根據 Exyte公司的估計,到2030年全球會有超過900個,6吋以上的晶圓廠,每年會產生超過1.7億噸碳排放,年消耗1880萬億度電,及年耗水10億立方米,對地球環境衝擊巨大,對ESG是一大挑戰。洪榮聰表示,「唯有透過碳中和目標方法學,將半導體製造對環境的衝擊分門別類,通過綠色生產技術創新,來兼顧半導體帶來的美好生活與生態環境」。

今年SEMICON China 2025參展的綠色生產廠務相關企業超過百家,洪榮聰特別感謝其中受邀參與論壇分享的全球五百強公司,分別在減排、能效提升、水循環及AI於綠色廠務的應用,分享最新解決方案,把環保愛地球的最後一哩路,傳送到全球每一個半導體製造生產公司。

關於半導體業難以消除的範圍一碳排部分,洪榮聰表示全球技術領先的半導體廠已經開始在做碳捕捉的研究,這個項目需要跨產業的合作,而半導體產業多年來累積的綠色廠務經驗及技術,最容易跨入這個領域。如半導體業的耐腐蝕材料、特殊氣體反應、真空及高壓容器技術,管路設計經驗等,皆是碳捕捉的重要關鍵環節。

鴻海科技集團結合半導體設備製造及精密加工等技術,服務全球頂尖半導體設備客戶多年,最近更開始入碳捕捉領域。目前全球對碳捕捉的需求每年為80億噸二氧化碳,到2050是許多國家的淨零排目標年,全球需投入15兆美元來做碳捕捉。

洪榮聰表示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被公認為解決氣候變遷的關鍵技術,在二氧化碳排放進入大氣之前進行捕集並安全儲存於地下。然而,腐蝕問題一直是 CCS 廣泛應用的主要障礙。鴻海正與全球碳捕集與封存CCS設計的領導者英國Pace等公司合作,開發全球首創的化學注入單元,旨在解決 CCS 最迫切的挑戰,即從捕捉的二氧化碳流中去除關鍵雜質,防止 CCS 網絡內部發生腐蝕,確保在CCS的第一哩路去除障礙物。創新化學注入單元將徹底改變CCS技術,消除腐蝕性雜質、降低成本並加速全球部署碳捕捉減排技術。

洪榮聰鼓勵半導體協會綠色生產委員會全體會員及來賓,以「ESG」及「創新技術」為核心,以跨領域合作,開創藍海,構建起全球綠色製造的永續發展生態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10點強打|助爸建加密帝國 川普19歲帥兒賺進12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