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科技成立於1988年,主要產品為高溫材料、特種塑膠、高導熱塑膠等產品,在北北、東亞有十處據點,產品提供給包括民生用途產業、運動及休閒產業、汽機車產業、醫療產業、電子電機產業,以及近年比重快速攀升的半導體相關產業等使用。

耐特科技董事長陳勳森表示,為了確保生產環境符合高潔淨標準,公司斥資1億元設立新廠區,採用最低污染材料及高端設備,以降低氣體揮發量,避免影響晶片製程品質。陳勳森表示,半導體產業對潔淨度要求極高,公司從材料選擇到生產環境都進行升級,以搶攻市場商機。

陳勳森也說明耐特與家登的合作,在2020年至2021年,由於市場斷料缺料的問題嚴重,家登找上了耐特與其合作,大概開發了約4個月時間,並在此後提供包括晶圓載具等產品的用料。時至今日,時間已經可以縮短到1、2個月,對於耐特來說,家登不只是很好的客戶,也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由耐特所供特用料所打造的產品。呂承哲攝
由耐特所供特用料所打造的產品。呂承哲攝
由耐特所供特用料所打造的產品。呂承哲攝
由耐特所供特用料所打造的產品。呂承哲攝

陳勳森指出,半導體製程對污染的容忍度極低,因此在材料選擇上,必須確保無油性揮發,並將揮發量降到最低,避免對晶片造成污染。然而,符合標準的材料難尋,使得產業進入門檻相對提高。  

陳勳森說明,為了進一步提升製程競爭力,耐特特別投資新廠區,與現有加工廠區做出區隔,確保從水質到生產環境都符合最高潔淨標準,這很明顯與傳統加工的方式不同,這是要搶進半導體領域商機的重點升級。

耐特也試圖搶攻晶盤(IC Tray)商機,陳勳森透露,甚至在還沒客戶的情況就開始研發。陳勳森說明,耐特科技與家登有所不同,不像是家登有很多設備、檢測儀器,屬於下游的製造流程,耐特的廠區都是都是全自動化的,包括下料的自動化系統,可以很精密的餵料,並利用IoT來監測整個生產流程,一旦發生異常就可以直接接管處理,是屬於上游的用料供應。

耐特科技董事長陳勳森(左)與耐特科技總經理陳宇涵(右)。呂承哲攝
耐特科技董事長陳勳森(左)與耐特科技總經理陳宇涵(右)。呂承哲攝

耐特科技總經理陳宇涵也介紹耐特的業務,說明耐特現在的產線都有布置感測器,無論是溫度、扭力、壓力跟電流等數據都可以直接掌控,利用Barcode 產品履歷(可回溯)來進行追蹤。耐特也提供從設計到量產的服務,從客戶要求產品設計,耐特透過資料庫提供CAE/熱流分析,並在開模、試模等階段,提供模具設計建議,以及射出現場支持,根據量產條件修改材料,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用料。

耐特的技術服務中心,包括透過FTiR紅外光譜儀進行材質分析,以及透過熱重量分析、UL老化試驗機、熱變形軟化溫度測試儀等設備,還有流變測試、耐燃測試,找到客戶所需要的材料。耐特這幾年積極切入半導體領域,除了有廣泛的產業客群,包括運動雪靴、電子以及腳踏車零組件等,還有半導體、新能源與5G通訊產業應用,針對高性能複合材料、高導熱塑膠、高溫材料,尤其是在特種塑膠,提供包括光罩盒所需的ESD靜電消散、低翹曲與尺寸安定性、高潔淨(低VOC)等材料特性,以及電池備援模組(BBU)所需的防延燒材料,推升耐特在半導體產業別銷售額比重持續走高,從2023年不到5%,到2024年來到16%,今年有望達到超過2成目標。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智庫估台積電產能擴張用電量翻倍增 台電:已將半導體用電需求納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