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翰指出,台積電的優勢在於技術領先,為維持競爭力,即便被迫吐錢或赴美設廠,影響仍有限。真正關鍵在於最先進技術,而這正是川普政府想掌控的部分,因此美方對台積電及台灣政府施壓恐將加劇。
台灣政府過去策略是不讓最先進製程落地海外。然而,台積電2020年宣布赴美設廠,採用4奈米製程,屬於先進製程。原本二廠預計2028年完工,現在可能提前至2026年試產、2027年量產,甚至傳出第三廠今年中動工,比原計畫大幅提前。蔡明翰認為,時程加快主要是為安撫川普,讓選民看到成效,台積電才能避免更嚴苛的關稅措施。
至於市場關注的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案,蔡明翰坦言,成功機率不高,目前台積電並未證實,且英特爾無法大規模生產最先進晶片,即便真的合資,雙方技術落差與企業文化差異巨大,美方難以複製台積電模式,川普的真正目的是確保先進製程留美。
事實上,川普正推動 Stargate 計畫,這項 5000 億美元的 AI 基礎建設將需要最先進晶片,而目前只有台積電能供應。蔡明翰認為,若美方課稅限制企業採購台積電晶片,反而會與川普的政策相矛盾,川普也知道,這些喊話是政治角力,提前建廠更多是政治考量。
蔡明翰表示,台積電3至5年內競爭地位難撼動,先進製程亦維持滿載,近期股價疲弱與基本面無關,投資人若能等1、2季,現在正是甜蜜點。蔡明翰指出,近期對等關稅討論延至 4 月,但台股未慶祝,因市場仍憂心2月18日是否課稅,「若真的課稅,短線可能見底,反而是進場點,如果沒有課稅,就會慢慢走強」。
然而,散戶受外資賣超影響,難免擔憂是否該買進?蔡明翰強調,回顧歷史,每逢外資大賣,往往是低點。蔡明翰提醒,這不代表投資人可全面重壓,尤其高槓桿、高持股者仍先退場因應,避免後續遭大幅震盪波及,「若課稅導致台股大跌千點,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一定要保留現金。但若真的出現大跌,反而是最佳進場時機」。
蔡明翰指出,台灣半導體的優勢在於,就算先進製程要赴美生產,最先進的技術研發基地仍在台灣,等2奈米要赴美的時候,台灣這邊已經開始量產了,時間差就成為台灣的優勢,除非要求台灣停工,但這是不合理的情況,就投資、人才與技術等方面來看,至少3年內很難有追兵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