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輝達Blackwell需求很瘋狂
在今年3月GTC大會上,輝達不僅推出多項新技術,還發表了新一代AI GPU「Blackwell B200」,採用台積電N4P製程,將接棒目前的Hopper架構H100、H200等產品。然而,外媒卻爆料,搭載Blackwell晶片的伺服器設計有瑕疵,甚至傳出輝達與台積電出現嫌隙。對此,黃仁勳親自澄清,坦言晶片確實有問題,但強調「完全是輝達的錯」,並駁斥與台積電不和的說法。
GB200出貨狀況消息不斷,包括GB200 NVL72機櫃運作時會過熱,供應鏈業者需要更多時間調整產品規格,雖然多家AI伺服器廠商如Dell已進行小量生產,預計明年第一季放量出貨,但是調研認為,GB200將會遞延到第二季才會放量出貨。法人先前也預估,預期明年第二季Blackwell系列的營收貢獻將超越Hopper系列。
最有力的背書還是來自黃仁勳本人一句話:「Blackwell晶片需求很瘋狂。」微軟、OpenAI、Meta等大客戶搶著下單,甲骨文創辦人Larry Ellison甚至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一同喊話:「多供應一點,我們願意付更多!」彰顯市場對Blackwell晶片期待已久,也印證AI晶片競爭,輝達所有擁有的巨大優勢。
輝達AI晶片將每年換代!帶動液冷、HBM商機
在COMPUTEX 2024開展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台大體育館發表重磅演講,宣布下一代AI GPU架構Rubin將於2026年問世,並搭載HBM4記憶體。同時,輝達計畫於2024年推出Blackwell Ultra GPU(B300),沿用HBM3e記憶體技術,並強調每年推出新品的策略,以追求技術極限。
隨著AI晶片性能升級,記憶體與散熱技術需求同步攀升,包括液冷散熱成為主流解決方案,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預測,液冷技術將快速普及,全球資料中心若全面採用,每年可節省高達200億美元的電費。
HBM的競爭也重新洗牌高階記憶體市場,SK海力士與美光由於跟台積電緊密合作,輝達HBM3e驗證上進展順利,三星則面臨進度落後的挑戰。為突破困境,三星記憶體業務總裁Jung-Bae Lee提出整合邏輯晶粒至HBM底層的新策略,並開放IP供客戶設計裸晶,市場解讀其可能與台積電合作,試圖改變HBM競爭格局。
AI未來浮現!輝達、特斯拉的機器人大夢
輝達在2024年GTC大會上展示了一排機器人,正式進軍機器人領域,黃仁勳更多次表示,AI領域的下一波浪潮是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根據TrendForce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在2027年將突破20億美元,並在2024至2027年間實現154%的年複合成長率。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服務型機器人逐漸成為未來市場的焦點。
除了輝達,另外一個機器人玩家、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在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的談話中,明確指出多功能機器人是他所努力的方向,並非汽車,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第二代Optimus將在明年量產千台,並投入到工廠運作,馬斯克更是發下豪語,售價可以落在2萬美元。由輝達、特斯拉努力推動技術,讓機器人時代加速到來。
一個人的武林!台積電狠甩競爭對手 唯一烏雲來自白宮
在AI浪潮中,輝達AI晶片風靡全球,但背後最大功臣非台積電莫屬。台積電以技術實力支撐輝達效能,並在2023年半導體低谷後,於2024年迎來新局面。同時,隨董事長劉德音退休,由總裁魏哲家接任,結束雙首長制度。
台積電資本支出從2018年的108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300多億美元,營收與淨利翻倍至693億美元與268.8億美元。2024年,台積電預估美元計價營收增長近30%,伺服器AI處理器貢獻營收倍增至占比15%。今年2月,台積電股價突破歷史高點,7月衝破1000元,截至12月13日收於1065元,年漲幅近8成。
台積電將面對更棘手的地緣政治挑戰。為應對競爭,台積電提出「晶圓製造 2.0」概念,涵蓋封裝、測試等領域,彰顯其價值與競爭力。知名前外資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表示,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將達380億美元,2030年更可能達700億美元。雖然技術領先無敵手,前景可以說沒有烏雲,「唯一的可能就是白宮」。
台積電2奈米明年準備登場!一次看懂海外布局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晶片的需求推動下,近年在台灣積極擴產,從2020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新建5座工廠,今年更增至7座,包括新竹的20廠與高雄的22廠,預計明年開始量產2奈米。台積電表示,2奈米進展順利,採用奈米片技術,良率超過80%,預計2025年實現技術量產,2026年將量產更先進的A16製程。高雄2奈米廠日前完成設備進機典禮,將與新竹廠在明年一同量產全球最先進的製程技術。
海外布局方面,日本JASM熊本第一廠今年2月開幕,品質與台灣同步,第二廠預計2027年量產。總投資達2兆9600億日圓,並與豐田、SONY合資,開創海外合作新模式;在德國,台積電與博世等合資的ESMC晶圓廠動工,獲歐盟50億歐元補助,總投資逾100億歐元,月產能4萬片,主攻28/22及16/12奈米製程;中國南京16廠則持續擴充28奈米產能,並獲美國VEU授權支持。
美國布局最受矚目,亞利桑那州第一廠明年量產4奈米,第二廠2028年量產2奈米,第三廠2030年前投入更先進製程。台積電目前在美國總投資650億美元,並獲得66億美元補助。
台積電CoWoS供不應求!3D封裝、CPO、ASIC題材陸續爆發
隨著晶片微縮成本攀升與AI晶片整合需求增加,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半導體產業焦點。台積電的CoWoS技術因市場需求持續成長,預估2022年至2026年間產能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60%。
台積電計畫台中AP5廠2025年量產、嘉義AP7廠2026年量產,分別專注於CoWoS與SoIC技術。魏哲家表示,2023年CoWoS產能雖提升兩倍仍供不應求,預計2025年再倍增,2026年達到供需平衡。台積電積極與後段封測廠合作,並在供應鏈論壇呼籲夥伴擴產兩倍。同時,台積電與Amkor簽署合作備忘錄,計畫於亞利桑那州提供涵蓋InFO與CoWoS的先進封裝服務。
Hybrid Bonding技術則應用於SoIC 3D封裝,提升連接密度與傳輸速度,吸引AMD、蘋果與輝達等客戶關注。此外,台積電推動矽光子技術,與日月光等成立矽光子產業聯盟,專注於共同封裝光學模組(CPO),以應對AI伺服器的高速傳輸需求。
ASIC晶片也成為年底焦點,博通執行長陳福陽指出,至2027年市場需求將達600億至900億美元。隨著AI應用逐漸專精,ASIC晶片更精準針對特定領域、特定產品提升運算力表現,成為AI晶片之外的新關注焦點。
川普回來了!注意AI供應鏈、台積電後續發展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川普重返白宮,並揚言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這一政策曾一度衝擊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股價。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GB200 AI伺服器已在墨西哥量產,並與輝達合作新產品B300。
對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劉揚偉回應,當前影響有限,但若問題升級,可能迫使客戶調整生產基地。他強調,鴻海全球布局靈活,受衝擊程度將低於競爭對手。劉揚偉指出,鴻海預計2024年第一季放量出貨,並預估GB200市占率超過四成。緯創、廣達、英業達等供應鏈廠商也在北美布局,其中緯創的墨西哥工廠受影響最大。
由於川普曾批評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並揚言對台積電加徵關稅。專家指出,若對台積電加徵關稅或減少補助,可能反而損害美國科技產業。台積電表示將依需求安排董事會在台灣或海外舉行,市場也在關注台廠如何應對川普衝擊。
中國晶圓廠瘋狂擴產、引爆成熟製程殺戮戰
根據SEMI與TechInsights的報告,AI資料中心投資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第四季將延續此趨勢。但AI浪潮集中於先進製程,成熟製程面臨挑戰。報告指出,消費、汽車及工業市場復甦緩慢,且中國半導體國產化政策將推動2025年成熟製程產能增長6%,但價格壓力加劇,預計中國將在2027年超越台灣成為全球最大成熟製程產能市場。
目前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多在70~80%,中國業者大打價格戰,吸引台灣IC設計業者。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股價受壓,聯電股價遭外資賣超,世界先進和力積電股價也大幅下跌。
然而,台灣成熟製程廠商積極應對。聯電將透過特殊製程提升毛利率,力積電預期3D AI代工業務將於2026年成長,世界先進則與恩智浦合作擴大產能。隨著美中科技戰升級,市場預期更多IC設計業者將尋求非中國產能,這對台灣業者構成機會。
英特爾換執行長、三星市占率跌破10%
下半年半導體業焦點之一是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的退休。自2021年接任以來,季辛格推動IDM 2.0戰略,重新啟動晶圓代工業務,並計畫在4年內完成5個製程節點。然而,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持續虧損,2023年虧損達70億美元,並已投入250億美元。英特爾表示,該業務需數年才能達到損益平衡。
季辛格曾表示,這是英特爾40年來最重大的轉型,將打造更強大的英特爾。數個月後,英特爾董事會就宣布季辛格退休,似乎象徵著英特爾在晶圓代工這條路面臨諸多困境。不過,代理執行長David Zinsner表示,英特爾將繼續推動IFS業務,並強調新任執行長需具備晶圓代工與產品開發專業。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形容面對英特爾與三星競爭如「700磅大猩猩」。如今,英特爾IFS業務虧損且在AI競爭中處於劣勢,是否為策略問題或缺乏領導者仍是其挑戰。此外,根據TrendForce調查,台積電在第三季晶圓代工營收市佔率為65%,領先三星,後者市佔率降至9.3%,首次跌破10%。雖然三星在3奈米就導入GAA技術,但傳出良率不佳,現在也沒有國際大客戶上門,反觀台積電2奈米才會導入GAA技術,但高良率表現獲得客戶青睞,也讓台積電成為科技公司打造先進晶片的首選。
台積電持續保持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優勢,已經順利扳倒兩隻700磅大猩猩。
AI換機潮到底何時來?關注明年CES動向
儘管今年市場多次預測換機潮,但實際表現不如預期。搭載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的AI PC面臨與蘋果M系列晶片類似的軟體相容性問題;蘋果iPhone 16系列的AI功能尚未全面啟用,僅限美國地區使用,且中國市場則因華為手機回歸受到衝擊。此外,遊戲《黑神話:悟空》對設備性能的高要求未能激發預期中的換機動能。
市場焦點逐漸轉向2024年初的消費電子展(CES),其中黃仁勳的演講備受矚目,他或將推出RTX 50系列顯卡等新產品。英特爾、AMD、高通等半導體大廠也將在展會中聚焦AI PC、物聯網、電動車自駕技術與機器人等領域,預示新一波科技浪潮的來臨。
AI技術應用正從資料中心延伸至Edge AI,涵蓋醫療、自駕、數位孿生等領域。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許多企業已布局AI,相關應用對運算效能的需求日益提升,且進一步推動散熱解決方案與電源管理技術的創新。至於消費市場期待的AI「殺手級應用」,則需要等待生態系統的完善。雖然生成式AI如Copilot+ PC已展現潛力,但仍需要更實際的創新應用才能吸引大眾,真正迎來AI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