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高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指出,台灣總經走向與美國類似,雖然成長略微放緩,但仍維持溫和擴張態勢。在AI高成長的背景下,台股出口受惠於相關產品出貨,企業獲利創下歷史新高。根據主計處最新估計,2025全年GDP年增率預計達3.26%,資通訊產品作為主力出口項目,將持續受全球AI資本支出成長帶動。台股加權指數及電子科技類股的月均線緩步攀升,多頭格局不變。市場普遍預估2025年台股EPS成長率將超過20%,展現不錯的增長潛力。
AI產業的崛起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高盛指出,AI產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重要階段,首先是由輝達主導的晶片製造;接著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圍繞AI相關的雲端和硬體基礎設施;第三階段為商業變現,企業開始透過AI工具提升收入;最後是生產力提升,AI應用顯著改變企業運營模式。這些階段不僅帶來經濟效益,也為科技巨頭帶來營收增長,並進一步推動市場向前發展。
生成式AI需求的爆發使得AI伺服器成為市場核心。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的報告,2024年AI伺服器產值將突破1,870億美元,年增率達69%。到2025年,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預計為28%,主要受惠於雲端服務提供商(CSP)及品牌客戶對AI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台灣電子代工廠憑藉技術優勢,在全球AI伺服器市場中占有關鍵地位,隨著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需求不斷上升,台廠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
台灣半導體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台灣半導體產值達到1.38兆元,年增率24%。其中,IC產值年增率為13.1%,僅次於晶圓代工的34.7%。預期2025年,AI演算法升級及硬體規格提升將帶動伺服器、散熱設備、半導體等新產品需求。即使台積電持續擴大CoWoS產能,面對強勁的市場需求,AI晶片仍可能供不應求,進一步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IC設計廠商博通近期公布的財報令人驚艷,2024年AI營收年增率達220%,主要來自客製化晶片(ASIC)的貢獻。外資券商指出,台灣供應鏈可望受惠於ASIC趨勢,帶動相關概念股股價上漲。隨著市場資金逐步從輝達GPU轉向其他具獲利成長性的題材,ASIC成為新的市場焦點。未來,包括谷歌的TPU、亞馬遜的Trainium、微軟的Maia及Meta的MTIA等新一代客製化晶片將陸續推出,進一步鞏固ASIC的市場地位。
AI技術的快速進步讓邊緣AI成為產業新焦點。邊緣AI指的是在用戶設備上運行AI演算法,例如智慧手機、筆電、AR/VR設備等,而非依賴雲端處理。相較於雲端,邊緣AI能提供更快速、更安全且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同時降低成本並提升用戶體驗。大摩預測,AI PC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8%快速增長至2025年的30%,2026年更有望達到50%。這將帶動全球半導體公司約300億美元的收入增長。
展望2025年,謝文雄表示,台股企業獲利預計成長12%,雖然低於今年的40%,但仍屬雙位數增長,表現不俗。電子業的成長率更高達25%,顯示科技產業的強勁動能。儘管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短期波動,但美國降稅措施或將刺激新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推動AI相關產品的成長。Nvidia新產品計劃於2025年第一季起陸續出貨,全年出貨量有望逐季增加,為相關供應鏈帶來顯著利多。
投資策略上,專家建議聚焦AI伺服器、半導體、網通、綠能及美國消費相關類股,並選擇主動型台股科技基金進行分批布局,以掌握AI多頭行情的契機。面對市場波動,投資人應專注於長期基本面向上的產業及標的,避免隨市場情緒起舞,方能在2025年的投資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