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致詞表示:「台灣已正式進入碳定價時代,未來政府將結合公私部門資金,讓碳費制度成為綠色成長的新動能。」施文真指出,政府將深化與歐洲合作,掌握發展趨勢,確保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力,順利過渡低碳轉型。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淨零目標是全球共同的責任,二氧化碳的問題超越國界,各國都必須共同減排。」台師大葉欣誠教授進一步強調,企業應以長期視角應對低碳轉型,將永續融入經營核心,才能在全球氣候挑戰中突圍。

全球永續賦能倡議組織(GeSl)執行長Luis Neves指出:「AI應用於數據收集與治理,能大幅提升企業碳管理效率,加速達成淨零目標。」希達數位執行長金海濤補充:「AI能透過自動化處理數據,協助企業制定精準的減碳策略。碳管理將不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競爭優勢。」

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則是分享公司經驗,指出公司運用AI技術整合碳排放數據,準確識別排放熱點,推動能源管理數位化,實現「乾淨的工業革命」。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郭倍廷談到,AI技術在金融業風險評估、綠色融資和永續投資管理中的潛力,正引領金融業走向新時代。

工研院取得溫室氣體查證機構認證資格,為國內產業提供第三方碳盤查服務。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藍玉屏指出,AI技術使查證過程更高效透明,加速企業碳管理進程,為低碳經濟轉型鋪平道路。

COP29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建立國際碳權交易合作機制,為台灣進入全球碳市場提供新契機。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企業需積極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減碳,並將碳權納入經營策略,才能在低碳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

《天下CSR頻道》總編輯黃昭勇在主持座談時提及:「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是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關鍵。」中興大學教授柳婉郁補充,碳匯市場的發展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須提高碳匯計算能力,以掌握市場先機。

低碳經濟轉型不僅是企業責任,更需要專業人才支撐。中經院劉哲良主任指出,台灣企業在碳費制度與碳市場發展中,應積極應對碳交易政策變化,並藉助AI技術,加快低碳轉型步伐。個人則應提前培養淨零相關技能,迎接低碳經濟帶來的職場變革。  

希達數位商務夥伴發展處長陳傳祺表示,低碳轉型是一項長期的經濟策略,公司推出的 AI 碳管理平台「CarbonM」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碳資產管理解決方案。該平台整合全球碳排放數據,通過 AI 技術精準執行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並推薦碳係數,降低人為錯誤率,提高碳管理的效率與精確度。此外,平台可協助企業有效收集與管理碳數據,縮短查證所需時間與成本,並生成經第三方認證的碳盤查報告,為企業低碳轉型奠定基準。

 


希達數位也根據企業產業特性,提供能源管理、碳中和及碳權購買等顧問服務,協助構建低碳能源策略、優化綠電組合並申請碳權,創造長期的綠色經濟價值。產品研發管理處長陳富明說明:「無論法規如何變動,智能化碳管理工具始終是強化企業綠色競爭力的最堅實基礎,未來 AI 碳管理將更加普及與易用。」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無晶圓廠半導體美商AMD併購ZT 公平會Say Yes今通過「理由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