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以來,「台積電會變美積電」的質疑聲浪不斷,而劉德音對半導體產業的評論也被部分人士解讀為支持掏空論。然而,台積電這幾年在美、日、德的布局,正是劉德音主政期間推動的全球戰略,並在爭取當地政府補助後才開始行動,相信在魏哲家時代也會持續。隨著半導體產業如今已經發展到高度分工的階段,晶圓代工廠投資成本高昂,若無政府支持,根本無法順利執行。台積電順應全球晶片製造本土化的潮流,卻常被質疑為掏空,是否忽略了其在地緣政治壓力的必要性?

蹲在台灣島內或許能降低短期風險,但長期而言,台積電若無法融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勢必削弱競爭力。數據顯示,在台積電的投資推動下,美國先進製程產能到2027年將提升至21%,雖然超越南韓,但台灣仍以54%的市占率穩居龍頭地位,足見其在全球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此外,台灣不僅在晶圓代工領域稱霸,IC設計與封測服務也同樣具有全球競爭力。這些優勢表明,台積電以台灣為核心發展全球市場的模式仍然穩固。與其沉迷「掏空論」或依賴「矽盾」的幻想,台灣更應正視自身在國際經濟中的優劣勢,以開放態度應對挑戰,讓企業扎根台灣、放眼世界,這才是對「矽盾」合適解讀。

延伸閱讀:壹短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虧大!謝金河:若王永慶不賣台積電股票 總市值1.4兆將超越台塑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