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曾經風光

本月初,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宣布將聯合再生能源股票納入退場機制。聯合再生能源隨即發表聲明,指出國發基金已完成其階段性任務,並強調將持續秉持誠信、創新與永續經營的理念,深入耕耘能源產業,期待未來與更多策略投資夥伴的合作。

聯合再生能源成立於2018年10月,由新日光、昱晶及昇陽光電三家公司合併而成,並以新日光為存續公司,至今已6年。洪傳獻指出,當時憑藉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優勢,將太陽能電池產品銷往歐洲、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模組廠,再由這些廠商將產品賣給終端用戶。

「老實說,那段時間我們的確風光過一陣子,從2005年到2008年,三家公司幾乎每年都能賺取一個股本的利潤,直到中國將太陽能產業納入國家主要政策。」洪傳獻回憶道。當時中國政府大規模補助,導致產能暴增;此外,德國一家太陽能企業將設備授權給中國,使其企業能迅速進入市場。隨後,中國企業以更低的價格複製設備,無視專利權,結果造成市場價格崩盤,最終該德國公司也無法支撐而倒閉。最終,太陽能產業也一度變成民眾、媒體口中的慘業。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彭欣偉攝
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彭欣偉攝

洪傳獻表示,若當時去拜訪這些中國企業,會發現工廠裡操作的設備大多是台灣過去的技術,業務人員則多是新加坡或香港人,加上政策的支持,這使得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極其迅速,反過來給全球產業帶來了巨大壓力,包括歐洲和美國的太陽能公司幾乎都倒了一片,日本則專注於高品質品牌的發展,雖然能撐一段時間,但像Sharp這樣的日本電子巨頭最終也不得不緊縮業務,結果剩下的只有台灣在艱難環境中生存。

洪傳獻坦言,「其實,我們也應該得到一些鼓勵與尊敬,因為我們在這樣的環境裡掙扎了這麼久,仍然能繼續存在並經營這個領域。」因此,為了集結資源,3家公司決定合併,成立如今的聯合再生能源。洪傳獻提到,配合當時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原本希望在3到4年內轉虧為盈,但實際執行中遇到重大問題。2018年合併後,聯合再生能源的總產能達到5GW,但台灣市場需求卻僅約2GW,這使得公司花了數年進行調整與瘦身。洪傳獻強調,直到2022年,隨著設備折舊和產品組合調整,公司終於轉虧為盈,加上市場需求開始回升,歸屬母公司的淨利達到新台幣9.94億元,顯示出公司確實具備獲利能力。

然而,2023年受到通膨及國內選舉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狀況不如預期,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加上當時有許多公司高層退休,洪傳獻也透露,自聯合再生能源成立以來,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動公司經營發展,並認為是時候啟動轉型計畫。

相關新聞:壹蘋頭家|聯合再生董座洪傳獻:從文學夢想到科學發現 意外的「貓奴」溫馨生活

啟動公司轉型計畫

身為聯合再生能源新團隊成員之一的副總經理陳孟秀指出,公司的定位主要集中在太陽能製造業,但隨著產業面臨挑戰,為了持續發展,必須將重心擴展至更廣泛的能源領域,包括光電案場、綠能與儲能等。這些領域早已投入,未來將成為主要發展方向。陳孟秀強調,聯合再生如今不僅僅是一家太陽能公司,還致力於將更多元的能源整合至業務中,並加強人才培育與夥伴合作,推動企業轉型。

隨著2023年公司高層的退休,這也為經營帶來新的契機。洪傳獻說明,聯合再生能源需要更多創新思維,招募了新血,這些新成員不受傳統製造業的束縛,對能源產業有全新且靈活的理解,這將對公司的發展十分有利。

面對公司未來相當期望的儲能業務,未來能源供應扮演重要角色,陳孟秀認為這是公司轉型的良機。隨著全球與台灣能源政策走向淨零碳排,聯合再生能源具備相當大的潛力,結合過往經驗與新專業人才,這是聯合再生能源向前邁進的重要時刻。

聯合再生能源副總經理陳孟秀。彭欣偉攝
聯合再生能源副總經理陳孟秀。彭欣偉攝

產業仍相當嚴峻,但是不會放棄

洪傳獻認為,這個團隊的運作已經有一段時間,相信這個團隊正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陳孟秀補充,看到台灣政府在能源政策上非常積極,努力為台灣產業與世界接軌,但也坦言政策落實仍需更扎實,「在台灣,政治和選舉常耗費許多政策的推動力,我們希望能源政策的實施能更加穩固,減少政治口水的干擾」。

陳孟秀也期望,能源政策應超越政黨之間的鬥爭,不應因誰當政而改變。這不僅是產業需求,也是全球趨勢。隨著AI的發展對電力和綠電需求增加,這與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密切相關。公司如何與世界接軌,需要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政府政策也應更靈活以因應這些變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一波打炒房措施?央行直指租賃公司、農會恐成破口 如有必要將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