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有助股市評價面擴張,過去預防性降息周期時,股市大多穩健成長。全球股市在 9 月初測試底部支撐後翻揚,並隨著美國聯準會以兩碼作為首次降息幅度、展現不落後於市場殖利率曲線的決心下,漲勢延續至 9 月底,全球科技指數成功由黑翻紅。

台灣股市也呈現類似走勢,而短線上也看到成交量、外資流入都有出現好轉跡象,市場恐慌情緒獲得緩解,考量先前相對較高的股市評價已進行修正,在評價面及籌碼面相對有利,近期AI族群在輝達表示Blackwell需求強勁,科技股價再創新高。然而,ASML財報公布下一季訂單數據僅達市場預期一半,拖累科技股表現,後續留意美國9月零售銷售數據及財報公布,亦需留意南北韓局勢升溫可能造成的短線波動,加上美國總統大選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可以掌握科技股更迭持續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AI算力應用領域日進千里,技術革命加速,AI趨勢將持續扮演推動股市的主旋律。

野村全球科技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AI 開發領先者 OpenAI 於 9 月推出了新 AI 模型 o1,推理能力大幅提升,在數學、程式設計和博士程度的科學問題等基準測試中表現優異、堪稱「學霸」,顯示 AI 發展已進入到推理者階段,而 OpenAI 營收年率已在 5 月時達到 34 億美元,較 2023 年同期成長 580%, AI 服務的變現力正快速成長。有實際運用生成式AI的產業使用者普遍認為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並且預期3~5年後將更加進步 ,由於生成式AI所帶來的效益在實務生產場景反饋正面,全面普及只是時間問題。

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經理張繼文表示,人類進入AI世代已是大勢所趨,相關市場規模料將快速擴大,至2027年有望達近1兆美元。 運算及伺服器等基礎設施是AI普及的關鍵,AI晶片霸主輝達及其供應鏈可望受惠相關資本支出的躍升。如同「遛狗理論」股價短期可能偏離基本面軌道(超漲或超跌),盈餘趨勢才是決定大局的主要因素,目前科技股的本益比雖然相對偏高,但未到極端水平評估股價是否合理,不能只考慮使用過去業績計算的評價數字,長線潛力才是關鍵。投資股票首選長期可締造高成長產業。

科技創新已是21世紀主要驅動經濟成長力量,因此投資科技股越久,相較大盤的超額報酬優勢將更為明顯。大摩估Blackwell晶片將在2025財年第四季度為輝達帶來100億美元營收;而2026財年起(2025年度2月開始)Blackwell料將大量出貨,有望為營收再添新一波成長動能。有鑑於AI技術的迅速普及將顛覆企業和經濟,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在其最新年度科技報告中寫道,到 2027 年AI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上看 7800 億至 9900 億美元,相當於自 2023 年1850 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增長 40%至 55%,顯示 AI 大趨勢下具備高成長機會。根據彭博統計分析師的預估,即便AI資本支出大舉增加, 但北美三大CSP業者仍維持「營收獲利雙成長」;無論如何,目前AI仍處在發展初期的階段,現階段大企業仍將持續投入資金進行基礎建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金價又衝新高!今年大漲逾3成 專家點出關鍵:各國想降低對美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