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德在「國際成長的挑戰與決策」的對談提及,過去幾年以來他已經推掉好十幾個專訪,因為現在的董事長還是仍是許邦福、仍是他的爸爸,所以一切的政策都是過去延續,他負責的是執行面,華城也是努力許久才被市場看見,包括從初竹科一期、二期的案場,當時市面上全部都是進口以及其他同業的產品,根本沒有機會賣到其他廠商的工廠內部。

許逸德強調,有很多策略是不得不而被逼出來的,第一點就是緊急復電服務,他們做了一款69kV的變壓器和一台161kV的變壓器,這是為了服務電子業和鋼鐵業而打造,做了不同的多重切換來做緊急的救援,但一開始卻成為業界的笑柄,因為這等於是要等其他人出事才輪得到他們出頭的機會,沒想到這卻成為周轉率最快的產品,因為當任何一個顧客的變壓器故障,一般的報價都要6~8個月,華城馬上可以透過拆裝,然後台電簽證,他們就可以快速行動,在一周內完成整個更換和送電,解決大家無電生產的困擾。

許逸德指出,「這一台變壓器幫我們交了非常多的朋友,穩定了非常多的顧客。」許逸德也歸納出華城成功的重點:做別人不做的維修,做最好的售前服務,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外銷。

許逸德解釋,即使不能跟國際上最好的公司合作,華城也要立志成為最好公司的供應商,「大才要先小用,才知道你好用、好用,才會愛用」。例如1990年代開始成為奇異的供應商,當時奇異針對品質、價格、交期和服務都有嚴格規定,甚至要求華城針對公司管理活動都要符合奇異的規定。許逸德回憶,「痛不痛苦?很痛苦」,當年甚至為了配合奇異的政策,也在2002年於中國設廠,但這些痛苦代表你有在進步,現在回頭再看,從整個SOP、外銷國際化、國際安裝和專業團隊,同業已經看不到車尾燈。

許逸德也奉勸所有家族企業的奉勸所有二代企業家,「你的父親能在這樣的行業裡做到今天的成績,並送你到國外名校留學念書,他的本事絕對在你之上,應該懂得去欣賞父親的決策,即使有不一樣的想法,他都可以證明這樣的做法能否work,當有一天你接手時,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做,並思考如果父親現在做這件事,優先順序和思維是什麼」,許逸德認為,真正的家族企業傳承精神在這裡。

事後來看,的確外銷有一定風險,但是華城知道,台灣這彈丸之地,若要發展,這是必經過程。許逸德也回應市場一個疑問,為何需求不能很快被彌補?他解釋重電產業的3大特色:資本密集、技術密集、需要長時間取得顧客信任。

熱門新聞:2024董事學會年會|向玩得好的人學習 華城許逸德:不走尋常路才能彎道超車

雖然重電號稱是客製化產業,但華城要做到最大程度的標準化,這樣在交期、備料、戰略庫存、生產上都比別人更短,更呼籲企業不要把科技或是AI用在外部成本的改善上,如同銀行用ATM減少外部銷售成本,分行關了,手機App隨時可以股票下,或是故宮用數位典藏增加人流,如果網路上就可以3D看到故宮典藏,還去故宮幹什麼?若是產品統一規格,就只能比價格,應該是透過這些新工具減少內部流程成本,這樣但是維持困難且複雜的外部成本,透過服務的方式提高附加價值,否則永遠會有人比你更便宜,換句話說,雖然華城是製造業,但是很大程度上是用服務來做到差異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股陷盤整 3大指數小紅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