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arron’s》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報文件顯示,季辛格在4月29日至5月1日以平均每股30.85美元價位,花費25萬美元買進英特爾8100股。季辛格目前持有英特爾股票總數已經來到59萬1090股,包括個人直接持有10萬7290股,信託持股44萬4400股,以及透過家族信託的3萬9400股。

英特爾的第二季財測顯示,營收將介於125億美元至135億美元,遜於市場預期的135.7億美元,毛利率預估季減1.6個百分點、來到43.5%,每股盈餘則是0.1美元,遜於市場預期的0.25美元。

若從各部門Q1業績來看,PC客戶端運算事業群(CCG)銷售PC與筆電晶片,營收75億美元,年增31%,資料中心與AI事業群(DCAI)生產伺服器CPU與軟體,營收30億美元,年增5%,網路與邊緣運算事業群(NEX)提供軟體定義與智慧邊緣平台,營收來到14億美元,年減8%。

英特爾仍然樂觀看待下半年營運表現,包括微軟將在2025年10月停止支援Windows 10作業系統,加上AI PC有望帶動換機潮,甚至是英特爾將推出新一代AI 晶片Gaudi 3,專為企業生成式AI 提供高效能、開放性和選擇性,號稱AI推論能力比輝達的H100高出50%,預計第三季上市,預估下半年可貢獻營收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雖然與想與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競爭,甚至期望能在更先進的製程實現彎道超車,但在現實情況下,英特爾也必須在AI領域,與輝達、AMD等競爭對手一較高下,Gaudi 3晶片仍將導入台積電5奈米製程,以維持競爭力。

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承擔巨幅虧損,季辛格先前仍堅稱,英特爾的晶片製造利用AI技術,採用最新的製程技術提高利潤與晶片品質,包括晶片交付速度、測試時間等,以爭取第三方的晶片設計商投片。

季辛格認為,台積電正在生產的3奈米晶片,英特爾的intel 18A則是針對台積電在下一代的2奈米製程競爭,並聲稱已經收到5家客戶的訂單承諾,訂單總價值來到150億美元。英特爾預計會在2024 年生產第一顆 intel 18A 測試晶片,將藉由快速換代,重新取回技術領導地位,相信到2030年會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商,並藉由High-NA EUV 曝光機製造比 intel 18A更為先進的晶片。

雖然如此,英特爾也在這次電話會議坦言,晶圓代工部門由於過去的政策錯誤,不僅要趕緊採購價格高昂的EUV曝光機與建廠成本,未來恐怕要花上「數年」才能達到損益兩平。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就曾表示,英特爾跨入晶圓代工領域,只是把把腳伸進去池子裡,試探水溫而已,「相信英特爾會覺得池子很冷」。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客製化服務提供毫米波天線模組 稜研科技瞄準4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