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歐盟打算在4月建立一個新的合作架構,攜手研發晶片、電動車電池等領域所需要的先進材料,部分原因是減少對於中國的依賴。歐盟研究和創新委員會委員Iliana Ivanova表示,透過建立這個框架,來討論共同關心的領域、合作可能性,讓雙方都能夠受惠。根據報導指出,可能合作的領域包括再生能源、建築以及電子設備,並以此共同研發上述所需的材料。

報導指稱,日本、歐盟預估共同研發被視為次世代電動車電池的鈉離子電池,由於鈉金屬不使用中國所掌握的稀有金屬,且能夠低成本生產,被歐盟視為在電動車領域可以擴張的業務,藉此扭轉被中國所主導的局面。

 

不僅是日本,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2023年獲得法國15億歐元補助,為歐洲電動車本土製造拼上關鍵拼圖。輝能說明,該公司在 2022年12月獲准成為「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的「電池」領域的一部分(IPCEI on Batteries),該項目與產業合作夥伴進行直接溝通,歐盟執委會的決策將強化輝能在歐洲電池供應鏈的重要性。

日本則是在半導體復興下足功夫,不僅透過補助邀來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在日本廣島設廠,用以最先進產品「1γ(Gamma)」DRAM、預計2025年生產,同時也計畫生產對於AI應用至關重要的高寬頻記憶體(HBM)。日本也邀來台積電在熊本設廠,並於今年2月正式開幕,來滿足與其合資的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電裝、豐田汽車等日本企業的晶片需求。台積電也在筑波建立的日本3D IC 研發中心,著重於研究小晶片堆疊和先進封裝技術的材料領域。

 

此外,由由日本官民合作設立的半導體公司Rapidus,位於北海道千歲市的2奈米晶片工廠興建進程順利,試產生產線預計2025年4月啟用,成為日本半導體本土生產的重要一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世界先進Q1營收96.33億元、年增17.7% 每股賺0.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