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太空發展整合平台,國科會責成國家太空中心(TASA)整合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TSIDA)、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TLEOSIA)、台灣太空科學聯盟(TSU)等重要產官學研組織,共同舉辦為期一週的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預計參與人數將達1500人,打造亞洲區具重要領導地位的太空領域盛事。
本次年會規劃多種型態的交流活動,包含產業攤位、學術論文海報、產業論壇、國際研討會等,國家太空中心表示,期望透過此系列活動凝聚台灣太空能量,讓太空年會不僅成為台灣太空領域最大規模的國際展會,更能吸引國際廠商來台訪問,為台灣低軌衛星產業鏈帶來更多商機。
國家太空中心為提升國內產業界衛星設計製造能力,促進衛星新創公司搶進國際衛星產業鏈,在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中,國科會交付國家太空中心執行「新創追星計畫」,推動國內衛星產業發展立方衛星星系計畫。
該案於今年8月公開招標,分別由芳興科技、創未來科技、鐳洋科技3家廠商得標,3家廠商將分別研製4枚6U以上的立方衛星形成星系,預計透過12枚立方衛星,初步佈署台灣衛星星系,其中「通訊IoT物聯網立方衛星」將由國內知名天線設計及射頻測試起家的鐳洋科技執行。
今年5月獲得佳世達集團(2352)投資的鐳洋科技,已於今年8月於戰略新板興櫃,為低軌衛星產業的明日之星。王奕翔今天指出,鐳洋布局衛星產業鏈數年,透過積極參與國際太空盛會,讓國際客戶看見台灣。
鐳洋去年設立先進射頻研發中心「次世代天線實驗室」,今年初與國立中央大學共同成立「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搭配自動化陣列天線校正演算法,是業界唯一在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陣列天線、通訊籌載系統上,提供最完整方案的服務商。
鐳洋不僅在地面接收站取得銷售成績,更在今年同時取得國家太空中心「3U通訊立方衛星研發製造案」及「通訊IoT物聯網立方衛星(6U)星系研製」兩案,有望在與國家太空中心以及國立中央大學的共同努力下,在今年底攜手達成台灣的自製立方衛星的願景,並於明年陸續發射至太空執行通訊IOT物聯網任務。
國立中央大學指出,過去一顆完整衛星台幣總計需幾十億元,6U 立方衛星考慮人力後只需 2000 萬元,發射費用 800-900 萬元,類似於 SpaceX 量產型的火箭的價格,成本優勢可望帶動立方衛星應用與需求。
國科會積極推動太空研發補助與投資抵減等,加速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產業發展,力拚地面設備產值在2025年增加800億元、衝上3,000億元大關。國家太空中心也表示,看好整體太空科技(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應用服務)產值在2029年衝上兆元,成為新兆元產業!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