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大IC設計公司中,台灣公司經常進入排行榜的有3家公司,依名次為「聯發科」、「聯詠」及「瑞昱」三家IC設計公司。

聯發科及聯詠,皆是在聯電「轉型」為「純晶圓代工廠」的過程中,被「分割」出來的「無晶圓廠」(Fabless) IC設計公司。

這兩家公司從聯電獨立出來後,「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如今成就斐然,為台灣IC設計產業打下一片天。

以營業額來看,聯發科「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2022年聯發科營業額達5488億元,較聯電的2787億元,高出很多。

聯詠的營業額雖然不若聯發科,然而2022年營業額,也達1100億元,在「聯家軍」中表現非常亮麗。

1995年,聯電宣布將轉型為「純晶圓代工廠」,公司內部的IC設計部門,只好「被迫脫離」聯電。

當時聯電IC設計部門的員工,面對之後的「新公司」的前景不明,有些人在「別無選擇」之下,「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聯電,加入新成立的公司。如今「回首來時路」,真「慶幸」當時能「勇敢加入」聯發科、聯詠。

聯發科與聯詠皆成立於1997年,當時台灣在PC及其周邊產品的相關產業,已經蓬勃發展,在全世界居重要地位。

聯發科創業之初,以CD ROM光碟機解碼IC,為主力產品,之後進入手機IC,大幅提升業務規模,終能在競爭激烈的IC設計產業,爭得「一片天」成為全球第五大IC設計公司。

聯詠成立之初,以鍵盤、滑鼠等電腦周邊IC,及消費電子IC等,為主力產品。2000年左右,聯電投資的「聯友光電」開始大力發展TFT LCD面板,聯詠將原本消費電子IC部門出售,全力發展面板驅動IC。

1997年左右,是台灣大舉介入TFT LCD面板生產的「起點」,「達碁」、「奇美電子」、「瀚宇彩晶」、「廣輝電子」、「統寶光電」等,相繼成立,而「元老級」的「聯友光電」及「中華映管」,也大力投資生產面板。

顯而易見的是,生產面板相關的零組件很容易「供不應求」,其中與面板性能相關的驅動IC,成為最熱門的元件之一。

日本是TFT LCD產業的「元老」,而且當時日本半導體產業「如日中天」,因此日本半導體廠商,是面板驅動IC的主要供應商。

韓國於1995年左右,大舉進入TFT LCD產業,三星電子、LG及現代電子,皆大力投資興建面板廠。

三星電子藉自己龐大面板產能之助,大力發展面板驅動IC,成為全球面板驅動IC市占率第一的公司。

聯詠循著這種模式,借聯友光電之助,在面板驅動IC市場取得「一席之地」。2001年,達基光電與聯友光電合併成立「友達光電」,聯詠與友達的關係仍在,然而應不若以往的密切。

2006年,友達將「廣輝電子」併入友達,聯詠與友達的親密關係又進一步淡化。

所幸此時聯詠已累積雄厚的實力,在面板驅動IC市場大有斬獲,市佔率僅次於三星電子,居全球第二。

1997年「奇美電子」成立,為了有自己的驅動IC供應鏈,2001年,奇美電子投資設立「奇景光電」,奇景的主力產品為面板驅動IC及時序控制IC。除此之外,奇景在LCOS、CMOS影像感測模組也有著墨。

2010年,「奇美電子」、「群創光電」及「統寶光電」三家合併,新公司名稱為「奇美電子」。2012年合併後的「奇美電子」,改名為「群創光電」。

奇美電子被購併後,對奇景的業務,當然會有不利的影響。不過奇景此時已有相當大的市場以及不錯的研發能力,因此可以在市場屹立不搖。

2022年奇景營業額約356.11億元,雖然與聯詠有不小的差距,然而仍可列入台灣的前十大IC設計公司之列。

友達是台灣第一大面板公司,在面板驅動IC方面,當然不能缺席。2003年友達投資成立「瑞鼎科技」從事面板驅動IC的開發、生產。

瑞鼎成立後,雖有友達的鼎力支持,不過進入時間較晚,被聯詠、奇美取得先機,因此在市場的拓展較辛苦,這可由瑞鼎科技在興櫃掛牌長達約18年,方轉上市,由此可窺見瑞鼎科技辛苦奮鬥歷程。

瑞鼎科技2022年營業額達228.2億元,居三大面板驅動IC設計公司之第三位。

聯詠、奇景、瑞鼎等面板驅動IC設計公司,雖然都是藉由關係公司生產TFT-LCD的幫助下,成就其事業。然而台灣面板公司在進入AMOLED面板的世代「脫隊」,無法跟上韓國、中國的腳步。

儘管台灣面板產業沒有踏入AMOLED面板產業,然而聯詠、奇景、瑞鼎,皆有進入AMOLED驅動IC的市場,而且也獲得不小的市場,這可說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IC設計公司發展的起點,是本土市場的需求。有了基本的需求作為後盾,IC設計公司才能夠茁壯、成長,進而發展成世界級的企業。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業者提供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投資人等待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幾以平盤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