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幅員狹小,缺乏自然資源,上世紀60年代起,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成長奇蹟。
80年代後,台灣邁入高科技產業,不僅穩穩掌握個人電腦、伺服器、智慧型手機等,資通訊產品的生產、代工,同時在半導體產業獨步全球,掌握先進製程的發展及產能,背後最重要的關鍵是台灣擁有聰明、勤奮的「人才資源」。
隨著台灣邁入高度開發的富裕社會後,年輕人刻苦耐勞的程度已經無法與以往相比。許多優秀的年輕人不會以進入產業為就業的第一優先,金融業、服務業成為年經人的「最愛」。
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專文報導,過去的十年,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遙遙領先「英特爾」、「三星電子」等對手,優秀的「工程師」是台積電勝出的關鍵。
如今台灣出生率下降、工作操勞,台灣青年對投入半導體產業「興趣缺缺」,這恐動搖台積電的領先地位。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過去十年,台積電員工總數增加近百分之七十,而台灣的出生率卻腰斬,「少子化」的危機「迫在眉睫」。加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新創公司,更能吸引頂尖工程師。谷歌、微軟、艾斯摩爾等國際一流大公司也與台積電在台灣競爭人才。由於外國公司的工作壓力較台積電小,讓台積電在徵才方面,增加不少壓力。
半導體製造業與網路、軟體、金融、生化科技業等,相較是相當辛苦的行業,尤其是工程師工作時間長,一旦生產線發生問題,相關的工程師即使在休假期間,也必須立即回廠支援,半導體工程師的辛勞程度,幾乎與傳統勞力密集產業不相上下。
台灣工程師「認命」「耐操」加上「使命感」造就台灣企業在高科技產業的成就,加上台灣半導體、高科技等企業,在90年代豐厚的「分紅配股」制度,吸引許多人才投入,造就台灣在高科技、半導體產業的奇蹟。
台灣在歷經多年的經濟成長後,人民財富增加,社會富足,以往「刻苦耐勞」的習性開始「減少」,「好逸惡勞」習性開始「增加」。台灣人民勤奮的程度,雖然較以前退步,不過與歐、美等先進國家比較,台灣人民還是勤奮許多。
台灣開始邁入高齡社會,以及「少子化」,這是台灣人才的重大危機,短期「立竿見影」的解決之道,是端出積極的「移民政策」吸引國外人才赴台工作。除此之外,台灣的大學、研究所也應積極研招收外籍學生,到台灣就讀,畢業後可進入台灣公司工作。
為了培育半導體人才,台灣於2021年,在台大、陽明交大、清大、成大4所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培育半導體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半導體學院,延攬不少半導體產業的資深人士參與。例如被尊稱為「浸潤微影機之父」前台積電研發副總林本堅院士,應邀擔任清大半導體學院院長。藉由半導體產業界人士參與,可確保「學用合一」,不會與產業脫節,尤其是半導體科技日新月異,與產業界密切連結,方能確保教學品質。
高科技、半導體產業等的工程人才,通常出自「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matics,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相關科系、研究所。而STEM的基礎為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
中學是奠定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基礎,因此中學課程的課綱,影響中學教學甚巨,課綱必修課程的比重,對學生的學習有引導作用。
2018年9月,教育部審議完成108課綱,大幅刪減自然領域學分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球科學的自然領域必修學分數,在99課綱共有16個學分,108課綱被砍到8個學分,等同每個自然領域科目,只有2個必修學分。這對中學的自然領域學科,有重大的打擊。
中學時期,是邁入高等教育的基礎,有人認為中學是大學的「預備教育」,若能在中學時代,下功夫學習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科目,對將來進入大學有莫大的裨益。
108課綱提出後,台大電機資訊學院張耀文院長,憂心忡忡,期期以為不可,張耀文院長,深知108課綱刪減自然科的必修學分,將影響學生學習自然科學,重創台灣在高科技的競爭力。
今年3月,張耀文院長在「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中表示,台大發現,整體而言,第一屆使用108課綱的大一新生,基礎學科表現,較上一屆的成績明顯弱化,尤其是「微積分」與「普通化學」。
雖然第一年的表現,無法準確預測將來的發展。不過減少自然學科的必修學分,絕對會對台灣的高科技、半導體產業有重大不良的影響。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