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統計處今公布8月工業生產統計,包括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指數。累計今年1至8月與去年同期比較,工業生產增加4.40%,其中製造業增加4.54%。

統計處表示,8月工業生產指數141.57,較上月增加3.65%,其中製造業增加4.15%;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產減少0.64%,製造業減少0.27%。若與去年同月比較,工業生產增加3.68%,其中製造業增加3.87%,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增加10.25%,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增加1.89%,用水供應業增加4.76%。

統計處分析原因指出,主因受惠於國際各大品牌科技新品陸續推出,加上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續強,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成長,但傳統產業因終端需求疲弱,加上石化、鋼鐵產業停車檢修或減產調節產能,抵銷部分增幅,累計1至8月較去年同期增加4.54%。

電子零組件業的生產指數190.26,為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4.45%,其中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245.60,同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1.50%。

統計處表示,主因受惠於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推出前的備貨效應,加上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晶片需求熱絡,以及半導體廠商擴增產能,推升晶圓代工產量,但TFT-LCD 面板因終端產品需求疲弱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累計1至8月較上年同期增加11.72%。

傳統產業中,因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下單趨於保守,加上部分業者安排設備檢修或減產因應,致化學原材料業年減25.04%、基本金屬業年減27.89%、機械設備業年減3.02%。

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增9.37%,主因業者積極促銷推升新車買氣,以及缺料情況緩解,激勵小型轎車及電動小型轎車增產,加上汽車零組件外銷接單暢旺所致。

展望未來,統計處表示,隨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應用需求續強,加上國內半導體業者擴增產能,以及國際品牌科技新品將接續上市、中國大陸十一假期前備貨需求,均可望維繫國內製造業生產成長動能,但全球通膨壓力仍高、俄烏戰爭衝突膠著、中國大陸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以及美中科技戰延燒等因素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恐影響我國製造業生產表現,需密切關注並審慎因應。

統計處指出,依據該處調查,製造業者認為今年9月生產量將較8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8.1%,持平者占70.9%,減少者占21.0%,以家數計算的製造業生產動向指數為43.5,按產值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7.8,預期9月生產指數將較8月減少。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