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姐妹中的長女,林予晞從小就試圖用「策略性」的方式去影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樣試圖影響別人參雜一點私心的方式,讓她很害怕自己越界,「很害怕自己有一天跨過了線,變成一個很自私,總是在操縱別人的心情的那種人,所以很小心在拿捏這件事情。」
在被動的演員工作中,林予晞透過興趣找回自我與掌控感:「打電動、開車、攝影。」她解釋,做演員多數時候是被挑選的,但這些興趣讓她感覺到自己「有全然的掌控」,「那種時候我覺得比較找得回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很紓壓。」
                                                        
                                                    24歲的邵奕玫在片中飾演因渴望好成績身心俱疲的若嫣。現實生活的她,自曝高中時期「很黑暗」,曾有憂鬱症和自殘,這源於她給自己極大壓力,「有時候可能大人只是說到一個目標,可是我會想要超越,甚至更好。」這種高壓的來源,是國小時被老師要求舉手承認單親家庭,她回憶當時被大家投以「她是單親喔」的眼光,讓她下定決心要在別的事情上很優秀,就怕被別人說:「你沒做好就是因為你爸媽沒教好。」
邵奕玫形容自己高中時像一隻小狗對老師「服從到爆」,因為老師會用「封殺表演機會」來威脅學生,「大家都會搶著要去辦公室討好老師,很恐怖,而且你如果跟老師多好一點,他就會多跟你說一些表演的機會。」所幸畢業之後,邵奕玫的狀態有好轉,「可能有睡飽,睡飽就沒有那麼的心情不好,當初可能不開心是因為這個老師,然後我也沒有跟老師聯絡了,離開了那個壓力的來源就會好一點。」
                                                        
                                                    張豐豪則分享高中擔任衛生股長,為了讓班級拿到第一名,他曾在第二天向國文老師借了5分鐘時間在台上大罵全班同學,「你幹什麼東西啊你!你跑去哪裡?」一走下台的時候整個人在抖。現在回想,「哇!如果我是坐在台下的學生,我已經超討厭這個人了。」但從那天開始,所有人在打掃期間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班級也真的拿了第一名。
他自認出社會後變得很內向,成為演員後,他開始意識到必須追溯情緒的來源。他會在晚上練習跟自己對話,追溯「今天的那個開心是來自什麼,那難過是來自什麼」,藉此更認識自己。他表示:「我也蠻喜歡這樣子現在的我,蠻愛自己的。」
談及和影帝黃秋生對戲,張豐豪坦言還沒見到人就很緊張,實際見到本人是雙倍緊張,黃秋生也會給他專業建議,更透露,黃秋生私下有跟他聊天,問他大學學什麼,甚至暢聊電影史,「原來他反差那麼大,私底下好相處,很愛開玩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