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可表示,讓孩子在家自學要充分溝通,「疫情緣故讓我看到孩子原本的樣貌,3個人缺點在哪都看得很清楚,以前把小孩送到學校,回家功課即完成,自學期間一切都是線上,作業都要自己來看的時候,才知我的孩子竟然可以特別到這個程度」。

書櫥外的白板就是教學工具。鄭孟晃攝
書櫥外的白板就是教學工具。鄭孟晃攝

徐小可說,3個小孩各自有不同特色,老大邏輯很好,但記憶力非常差,妹妹背的科目非常強,課文可以背起來八成,英文也棒,但是數學就搞不清楚,弟弟則不可以太限制他,當你放他出去,他會給你很多意料不到的收穫,畫畫很有天分,也有不同思考模式。她誇3個孩子真的與眾不同,「同時我也自責原來我孩子在別人手中這麼難帶,因為老師讓他們雛型定得很好,學習上我也很不了解他們」,她用心教導自己孩子後才知道老師們的辛勞。

在家學習真的需要很大毅力。鄭孟晃攝
在家學習真的需要很大毅力。鄭孟晃攝

徐小可認為,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某些路途上很辛苦,「兩年期間,至少兩次沒辦法到學校去,讓我對於陪伴他們學習常常有生氣時候,但整個過程還是蠻開心的,今年4月我就和他們討論想試試看申請自學,身邊遇到自學家庭們,例如劉畊宏跟王婉霏夫妻,他們跟我分享很多說看到孩子學習的衝擊與如何建立自信心。」

徐小可也感謝老公阿Ben的支持,畢竟讓孩子在家自學是很容易爆血管的事,「我們家有念5年級、3年級、1年級3個孩子,自學還是有學校與班級座號,一開學就把教課書帶回來,首先我自己要吸收,隔天再餵養給小朋友,這件事每一天晚上都要做,有時小孩會想要賴皮,和弟弟可以用畫的,和哥哥可以討論,我只申請1年,明年他們還想要自學,這種教學法在自律跟規劃上花最多功夫,如果沒有規律就鬆散了,目前覺得孩子們都蠻自動的,未來不知道哪個年級回到學校,我只希望不要被人家覺得你們孩子很弱、沒有進度,自己要盯緊自己」。

小可也感謝3個孩子們,這3個月裡配合課程調整步伐,「大兒子白開水有棒球跟籃球隊,願意走路去上課,回到家還可以繼續學習,很自律,懂得分配時間,我現在不會罵他怎麼不上進。妹妹學跳舞,也會跟我一起上鋼管課,弟弟則可跟爸爸出去,爸爸會帶弟弟出去騎車走走,1年級還是希望他多去外面探索,觸摸自己興趣,才不會覺得學習很累,不用死背去訂定標準」。孩子在家也可以學習包水餃,親子一起做飯感覺很好。

阿Ben則說,有朋友想揪他通告結束或是打完球後聚餐,「但我捨棄掉很多這種邀約,把時間留在家裡陪小孩一起成長,就算只當司機都好,小可要上通告工作時,我能做的就是陪伴跟接送,接送時就是我們只屬於我們兩人的時間,可以談談小戀愛,聊彼此的事情」。

小可說雖然半夜需要備課,但不會過於逼迫自己,讓自己不要太累,「謝謝當年老師教我的東西,我還沒有還給他,一個課文就要花兩小時的時間上課,3個孩子還要因材施教,真的很累。所以盡量生活化一點,教小朋友地質的內容,可以特別開車去野柳實地勘查,這樣很好」,等於除了課文外,也讓孩子們在實做當中學習。

小可笑說,「有人說我們瘋了,忙著教小孩會坐吃山空,但是調整一下,讓孩子在家中這個學習空間中完成課業,也能懂得自律,一切都還在磨練中,有時內心不免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卻享受在其中,不要把這件事變成壓力源頭。也跟很多父母親交流,孩子更需要的是聆聽,現在社會太少管道可以好好地說,尤其是安心地說出來」。

夫妻倆也認為家是安全的地方,可以讓孩子們好好說出他在學校發生甚麼事情,對成長過程是很大的幫助,例如培養說這個事情,會讓孩子們花個30分鐘分享學校的事情,也可以了解他們的狀況,「比如妹妹數學不會,她就哭了,她覺得跟老師講她不會很丟臉、會被罵,但我告訴她不會很平常,就是不會才要學。現在妹妹跟我聊天都會大聲說我不會,很願意面對,不會覺得丟臉是很開心的事,讓他們健康面對學習生涯」。

小可也提到,雖然阿Ben不是授課的角色,但他會看著孩子上課,記錄上課過程,這些都要傳給教育部跟雲端,老師也會到家裡訪查,我能力有限,很多學術科目還是丟出去去外面學,最難的是父母心態,「我不會評分,只會針對不會的地方討論」。

小可也很開心這次期中考考卷,教給孩子們的,他們都完成了,哥哥喜歡化學、生物、科學、自然,她就特別找老師來上,過程很棒,「我旁聽兩次,我都覺得他們可以自律上課,我還印4、50種變形蟲,教孩子自己剪,因應環境退化跟演變,排出19個世紀的變形蟲。也學到聆聽跟團隊合作,再自己找,我們沒有作業,但是過程我們都好努力去知道答案是什麼」。因為疫情讓一家人從上學轉換成自學,彼此感情更深也更緊密。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曾莞婷談職場戀挑戰道德界線 遭背叛硬起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