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供應鏈消息,iPhone Fold展開後厚度僅約4.5mm,難以容納Face ID所需的深度感測模組。若要同時支援外螢幕與內螢幕,Face ID還必須搭載雙模組,勢必會增加其成本;相較之下,單一側邊指紋辨識器則更具可行性。郭明錤更指出,立訊精密(Luxshare ICT)可能會成為Touch ID模組的供應商。

iPhone Fold的設計預計包括5.5吋外螢幕與7.8吋內螢幕,市場定價約2,000美元,定位為結合iPhone與iPad mini的跨界裝置。蘋果之所以延遲進入摺疊市場,被外界視為一貫的「不搶第一,但要做到最好」策略。據悉,蘋果等到能夠幾乎消除螢幕摺痕的技術成熟後,才批准進入量產階段。

三星早在七年前便搶先推出Galaxy Fold,但初代產品因螢幕結構脆弱而大規模召回。相較之下,蘋果的謹慎布局顯示其希望在設計與可靠性上避免重蹈覆轍。隨著供應鏈傳聞逐漸明朗,iPhone Fold的亮相時程與市場定位,正逐步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超車現金!92%台灣人曾使用行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