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自Counterpoint的研究觀察指出,這波續航進化並非僅由中低階機型推動。事實上,從影音串流、手遊到高解析拍攝等需求帶動下,品牌開始在旗艦產品上導入更大電池。Samsung與Apple等國際大廠即為此趨勢的實踐者。從Galaxy S23 Ultra的8.9mm厚度一路推進至S25 Ultra的8.2mm,甚至進一步推出極致輕薄的Galaxy S25 Edge(厚度僅5.2mm),Apple則傳出2025年計畫推出超薄iPhone Air。這些設計調整,正是為了回應消費者對「輕薄但不犧牲效能」的明確需求。
這股轉變背後的關鍵推手,正是矽碳電池。過去,鋰離子電池普遍使用石墨負極,雖穩定但能量密度有限;矽材雖具高儲電潛力,卻因體積膨脹問題難以實用化。但近年在奈米材料與結構工程上的技術突破,讓矽碳複合材料成功穩定導入。這類電池在不增加體積的前提下,能同時提升能量密度、加快充電速度,並降低發熱與損耗,對手機產業而言,是兼顧輕巧與長效的最佳解答。
中國品牌動作迅速,已走在實際應用的前端。HONOR於2023年推出配備5450mAh矽碳電池的Magic 5 Pro,能量密度較一般版本高出12.8%。緊隨其後的還有OnePlus、Xiaomi、vivo、OPPO與iQOO等,紛紛推出矽碳版本機型。OnePlus最新的OnePlus 13不僅擁有6000mAh電池,機身還壓縮至8.9mm,重量降至210g。realme則在2025年展示搭載10000mAh概念電池的手機,並推出GT 7系列,實際搭載7000mAh電池,支援120W快充,40分鐘內可完全充電,機身僅8.3mm厚、206g重。HONOR Power更以8000mAh矽碳電池、約8mm厚度、209g的規格進一步刷新市場認知。最新的HONOR X70據傳更將厚度壓至7.8mm,電池容量高達8300mAh。
針對這股變革,Counterpoint分析師Mohammed Junaid表示,智慧型手機的續航力與機身攜帶性將不再是一項選擇題,矽碳電池的出現為兩者帶來可能的共存。而雖然這項新技術目前成本仍高於傳統鋰電池,但隨產能擴大與更多品牌投入,未來價格預期將逐步下探。換言之,從旗艦機種開始,我們將更頻繁地見到「薄又持久」的手機設計,矽碳電池的發展也預告著一場電池技術的革新浪潮即將全面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