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12 項結果


遠傳攜手花蓮打造VR體驗館 推動環境永續

遠傳攜手花蓮打造VR體驗館 推動環境永續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花蓮縣環境教育數位中心VR體驗館今日在花蓮縣環保局一樓正式啟用,縣長徐榛蔚、環境部技監江育德、環保局局長饒忠、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曾詩淵,以及花蓮縣各國中小學校長共同參與開幕儀式。遠傳電信協助打造此體驗館,運用科技推廣環保與能源議題,為花蓮學子奠定科技與永續的基礎。

花縣推環保低碳旅遊 填問券、拍美照贈200抵用券還可抽iPhone 14

花縣推環保低碳旅遊 填問券、拍美照贈200抵用券還可抽iPhone 14

【記者王文傑/花蓮報導】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持續推動低碳旅遊,鼓勵業者取得低碳商旅店的認證,提倡「食當季、食在地」的美食體驗;自即日起推出低碳遊程抽獎活動,遊客只要到花蓮認證的低碳商店填問券、拍美照,先領200元低碳旅遊抵用券,還能再抽花東3天2夜深度旅遊行程、iPhone 14、任天堂Switch等好禮。

花蓮東大門夜市環保餐具租借服務 200攤商自備餐具享優惠

花蓮東大門夜市環保餐具租借服務 200攤商自備餐具享優惠

【黃瑞娟/花蓮報導】花蓮縣環保局推動環保夜市,已有約180家業者加入環保攤商行列,另有約200家業者提供自備餐具優惠之服務,即日起至10月31日,每周三及周五晚間於夜市內提供環保餐具租借服務,並新增裝設2處餐具公共洗滌區,方便民眾清洗餐具,使民眾更願意自備環保餐具消費。

選戰廣告旗幟變身環保袋 花蓮縣府邀你DIY實用「旗袋」

選戰廣告旗幟變身環保袋 花蓮縣府邀你DIY實用「旗袋」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選戰倒數計時,大街小巷插滿各式旗幟,選後宣傳旗幟不再發揮作用,成為環保隱憂,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環保局攜手,結合文創店家「98裡作X 台灣靚好」將回收的旗幟再製成環保袋,解決海量垃圾問題,好看又實用的「旗袋」邀請你一起和地方媽媽DIY。

響應垃圾源頭減量 花蓮東大門夜市內用將改環保餐具

響應垃圾源頭減量 花蓮東大門夜市內用將改環保餐具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花蓮東大門夜市為台灣東部最具規模之夜市,每年吸引許多遊客造訪。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為推廣垃圾源頭減量,規畫建置全台首座的「環保餐具清洗中心」,為讓攤商及民眾實地體驗,未來餐具清洗中心建置完成後之臨場感,即日起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東大門夜市環保月活動」,將使用過的餐具統一集中,也鼓勵民眾自備環保餐具,一起維護花蓮美麗淨土。

花蓮縣表揚績優環保志工 最高齡97歲阿公活力不輸年輕人

花蓮縣表揚績優環保志工 最高齡97歲阿公活力不輸年輕人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花蓮縣環保局今日(24日)表揚績優環保志工,獲獎的80名受表揚志工其中有10名年齡超過78歲,其中最高齡的夏宗澤阿公高齡97歲。這群阿公阿嬤無私奉獻的熱情完全不輸給年輕人,副局長饒慶龍頒獎時特別感謝志工們的服務精神,讓花蓮淨土更美麗」

花蓮「淨海聯盟」今年已清15噸海廢 邀生力軍一齊守護太平洋

花蓮「淨海聯盟」今年已清15噸海廢 邀生力軍一齊守護太平洋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花蓮縣海岸長度為本島之冠,海岸線的清潔維持更為重要,花蓮縣環境保護局自2018年起陸續推動環保艦隊及潛海戰將組成淨海聯盟,從清除海面上的海漂垃圾及潛入海底廢棄物,今年度淨海聯盟清除海洋垃圾量達15公噸之多,盼更多生力軍一齊投入,讓海洋生物有更多喘息空間。

花蓮269位潛水志工聯手淨海 不到1年竟打撈出15公噸海洋廢棄物

花蓮269位潛水志工聯手淨海 不到1年竟打撈出15公噸海洋廢棄物

【記者王文傑/花蓮報導】花蓮海岸線狹長、洋流穩定是海潛聖地,269位潛水愛好者組成「潛海戰將」淨海聯盟,利用潛水時打撈海洋廢棄物,今年迄今已打撈漁網、繩索、浮筒、寶特瓶等海廢15公噸。志工張冠正說,除漁具外,寶特瓶、塑膠袋是最大元凶,不能這樣亂丟,要還給海洋生物安全乾淨的環境。

汙染企業滾出去! 花蓮光復鄉民包圍養牛場抗議

汙染企業滾出去! 花蓮光復鄉民包圍養牛場抗議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牧場業者廖皎邦在花蓮光復鄉興建面積4公頃的大型養牛場,比鄰太巴塱、馬佛等5個部落傳統領域,當地居民無法忍受惡臭及廢水汙染,今日(25日)集結車隊,沿途敲鑼打鼓包圍養牛場抗議,警方不敢大意,派重兵佈署防止衝突。花蓮縣政府表示,環保局會持續前往稽查,要求業者應遵守環保相關法令,不應對周邊居民產生影響。花蓮反卜蜂自救會也到場聲援,要求汙染企業滾蛋,會堅定和光復鄉親站在同一陣線,攜手捍衛家園。

花蓮環保小尖兵參訪油庫、亞泥礦區 環保意識向下紮根

花蓮環保小尖兵參訪油庫、亞泥礦區 環保意識向下紮根

【記者黃瑞娟/花蓮報導】為落實環境教育紮根,花蓮縣環境保護局今年度辦理2場次環保小尖兵活動,共計有73位學員參與,活動行程包含中油公司北埔油庫及亞泥新城礦區,藉由環保參訪行程進一步學習整治技術與案例,亦可喚醒學生環保意識。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