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遠勝白紙運動!20萬人湧街頭 中共急下令禁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國河南省鄭州大學生近期流行夜騎單車前往開封,繼2日出現上萬車潮,昨晚傳出超過20萬人參與,騎行大軍連綿數十公里,所到之處路段全被占據。儘管未傳抗議舉動,但夜騎規模遠勝白紙運動,中共急令全面禁止,河南各大學宣布封校。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國河南省鄭州大學生近期流行夜騎單車前往開封,繼2日出現上萬車潮,昨晚傳出超過20萬人參與,騎行大軍連綿數十公里,所到之處路段全被占據。儘管未傳抗議舉動,但夜騎規模遠勝白紙運動,中共急令全面禁止,河南各大學宣布封校。
中國白紙運動紀錄片「烏魯木齊中路」導演陳品霖(plato),被上海市寶山區檢察院批准逮捕,罪名是尋釁滋事,案件在18日移送審查起訴。與陳品霖一起拍攝影片被捕的女性友人則獲保釋。
美媒報導,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彎鬆綁,係因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大後收到諸多令他震驚的訊號,包括出口數字下降及「白紙運動」,讓他得知「動態清零」已是社會經濟動盪的根源。
被視為六四後中國最大群眾運動的「白紙運動」能否持續發展,學者看法保守。其中有專家認為,中國當局若出手鎮壓,可能會藉機加強對社會控制,進而把新疆管控模式套用在全國。
中國「白紙運動」發生2個月後當局持續秋後算帳,一名參與抗議的北京青年發布影片稱身邊朋友皆失聯,自己也遭警察帶走,疾呼外界伸援救助不要讓他們憑空被消失。
中國問題分析家指出,中國各城市週末期間爆發的罕見街頭抗議,無異是反對國家主席習近平防疫清零政策的一次公民投票,也是在習近平政治生涯中最強烈的公眾反抗運動。
各種手機通訊社群軟體在中國白紙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參與者留下的手機數位足跡卻成中國警方秋後算帳依據。外媒報導,越來越多參加者被警方找上門,社群帳號甚至被陌生人嘗試登錄。就連防疫監控民眾最近14天位置的「行程碼」也成了官方查緝工具之一。
【記者黃閔/台北報導】創作鬼才黃明志昨(2日)在YouTube頻道上架新歌《千千萬萬個我》的反動版MV,MV中加入了烏俄戰爭、白紙運動、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馬來西亞淨選盟(BERSIH)抗議活動、六四天安門事件等各地抗議遊行的畫面,展現出全球各地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決心。
【記者林佩萱/連線報導】中國大陸近日抗議疫情封控的「白紙運動」風起雲湧,外界擔憂是否連動台海局勢,當社會壓力升溫,中共是否加強對台灣軍事武統威嚇以轉移內部壓力。專家指出,抗議運動將影響市場情緒,若造成股市震盪,對台灣房市來說也是殺傷力,但目前大陸中央尚在20大之後的鞏固權力階段,短期很難對台有動作,到2023下半年台灣將進入總統大選才是危險期。
中國上周末爆發「白紙運動」後,各大城市警方即處於戒備狀態,防止運動再起。其中北京各個可能聚眾或如亮馬橋、四通橋等具象徵性的地點更廣布警力達1周,導致運動暫難延續。
在全球各地遍地開花的白紙運動,今(11/30)晚首次在首爾現蹤,這群多為在當地讀書的中國年輕一代留學生自發帶上白紙、標語,聚集在弘大鬧區悼念新疆烏魯木齊火災犧牲者,同時訴求中國政府承認、改善錯誤,保障人民權利與言論自由。
中國「白紙運動」催出多地加速放寬疫情防控,單日本土新增病例數跌破3萬大關;除11城宣布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不再查驗核檢證明,另山東全省宣布不查健康碼,浙江多市也不掃場所碼。
【劉育良/綜合報導】中國動態清零防疫激發民怨,各地爆發「白紙運動」反對封控,嘉義市議員當選人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今晚也在IG拿起白紙聲援。
中國開放之際,官媒新華社撰文為政策變化「釋疑」。星媒今天(1/9)分析指出,新華社長文間接承認「白紙運動」逼中國政府改變抗疫思路,反映官方先前並無過渡至後清零時代的明確規劃。
為聲援白紙運動,國際駭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宣布展開「白紙行動」,今天(12/1)攻擊多個中國政府網站,駭入監視器,還公布上海國安局長黃寶坤的身分證與上海市警察名單。
中國官方持續針對白紙運動進行「清零」措施,外媒報導,包含騰訊、字節跳動等大型網路科技企業都被要求增加審查員人力,並關注、處理有關新疆大火與白紙運動的相關影音。
「白紙運動」過後,中共中央政法委28日即召開委員全體會議強調,要「堅決依法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堅決依法打擊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確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面對反封控「白紙運動」遍地開花,中共近日揚言會堅決打擊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11/30)重話表示,政府以大規模壓迫行動阻止人民發聲,是軟弱的表現。
中國反封控抗爭的「白紙運動」在剛過去的週末蔓延多個省市。路透社報導,中國當局已開始調查一些週末曾參加聚集抗議的人,有人被要求到警察局就週日晚上的活動做書面記錄。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周五(2日)說,中國反防疫封控的「白紙運動」抗爭逐漸緩和下來,但已發揮效果,北京當局也進一步鬆綁採檢與隔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