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大溪以觀光聞名,屬於低住宅開發區,近年政府積極改善交通建設,包括埔頂客運轉運站將在2027年完工,未來捷運綠線可望延伸大溪頂埔,提升大溪的交通運輸和觀光品質,對房價基期相對低的大溪來說,挹注房市利多,房價增幅也較明顯。而台南善化和高雄橋頭則是受惠科技園區的產業利多,衍生的科技新貴居住需求,讓區域房市價量有撐。
張旭嵐指出,台北房價居高,漲跌幅有限,不過開發較早的大同區,仍從去年每坪70.6萬元,漲至今年78.6萬元,年漲幅11.4%,主要受益於「台北雙星」計畫以及西區門戶計畫的持續發展,讓大同區興起老屋整合商機,不少都更或危老小宅新案,也助長了買氣和均價增幅。

另外一方面,六都中下跌最多的區域則是台南市佳里區,均價從2字頭跌回1字頭,跌幅16.8%。台中市大甲區也下修12.4%,高雄市林園區則年跌9%。
台灣房屋佳里加盟店店長何平分析,佳里區為台南溪北地區的發展核心之一,但在房地產市場屬於蛋白區,房價基期低,產業議題也少,買盤靠在地換屋族支撐,漲勢也相對有限;而去年Q1因有大量預售案交屋帶動行情,今年則受央行限貸令影響,讓換屋買方轉趨觀望,房價也隨之下修。目前預售開價約23~26萬元;新古屋成交單價18~22萬元、5~20年的中古屋單價約13~18萬元。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台中跌幅最大的大甲區,屬於人口外移區,剛性需求較清淡,加上新推案較少,房價欠缺高價新案供給,價格表現因而相對弱勢。高雄的林園區則因距離市中心遠,且以工業區為主,對買盤而言抗性較大,所以均價雖維持在平實的1字頭,但市場需求度較低,房價支撐力道也較薄弱。
張菱育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貸款條件趨嚴,房市買氣轉弱,也導致2025年首季呈現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分歧的拉鋸戰,由於大環境相對冷清,房價行情回歸基本面,波動主要反映區域供需差異與產品結構的調整,使六都各行政區出現「漲跌互見」的盤整局面,而未來還有利率、關稅等變數影響市場發展,因此房市信心仍有待提振,區域間的表現也可能更加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