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重建挾帶龐大商機,都會區素地稀少成為營造業爭取項目,根據內政部資料,截至今年7月底北台灣核定的危老重建案1396件,另據市調業者統計發現,同期公開銷售的危老建案占核定件數大約15.3%,代表危老案未來仍將成為推案主力之一。

統計顯示,2017年《危老重建條例》上路後,北台灣共有214件危老建案公開銷售,其中160件位於台北、占比大約74.8%。壹蘋新聞網製表
統計顯示,2017年《危老重建條例》上路後,北台灣共有214件危老建案公開銷售,其中160件位於台北、占比大約74.8%。壹蘋新聞網製表

《住展》雜誌統計顯示,2017年《危老重建條例》上路後,北台灣共有214件危老建案公開銷售,其中160件位於台北、占比大約74.8%,北市160件當中有37件基地小於100坪,這類迷你基地建案占比大約23%。

檢視台北迷你基地危老案,大同區的電梯公寓「嘉源埕驛」基地最小,面積僅30坪,華廈類型則以大安區的「大安得逸」最小,面積僅48.09坪,大樓則以北投區的「公園大院-樂活館」最小,面積僅70.1坪。

《住展》研發長何世昌指出,《危老重建條例》實施造成危老推案陸續登場,不過釋出銷售僅占核定件數大約1成,意味著還有大量危老案等待公開,未來將成為推案主力之一,老屋重建案成為建商新寵,一方面是素地稀少提升業者收購老屋意願,產權單一的整棟建築更具吸引力,加上政府提供高額容積獎勵,面對台北房價竄升、推案利潤空間變大,亦是建商搶攻危老市場的主因。

檢視台北迷你基地危老案,大同區的電梯公寓「嘉源埕驛」基地最小,面積僅30坪。翻攝建案臉書
檢視台北迷你基地危老案,大同區的電梯公寓「嘉源埕驛」基地最小,面積僅30坪。翻攝建案臉書

何世昌提到,檢視台北的危老重建案,經常選址小坪數基地蓋大樓,「紙片屋」儼然成為標誌,例如大樓案基地最小的是北投區「公園大院-樂活館」,70.1坪土地興建13層建築,大安區基地77坪的「統創緻」同樣興建15層樓。

除此之外,目前單一案量最大的危老案為北市松山區「敦仰」,總案量大約150億元,案量最小的是新竹市東區「威尼斯行館」,案量僅5500萬元,兩者案量相差超過200倍。

他另外表示,北市迷你基地危老建案占比在公開銷售總量中突破2成,基地呈現迷你化與素地稀少有關,由於危老重建基地沒有限制,一旦市區出現有老宅重建價值的路段,總是能吸引建商洽談整合,倘若《危老重建條例》解除落日條款並且改為常態化,危老重建商機勢必成為各方角逐目標,不過隨處充斥迷你基地危建案,容易將街廓切得更加零碎,造成大範圍都更難以推動,同樣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說明,雙北市具有開發價值的土地稀少,例如中山、板橋等蛋黃區更是一地難求,致使建商積極整合舊大樓或老透天,加上政府推出危老政策簡化都更難度,促使原住戶、建商、政府三方推動相當順利,房市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