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局長林楷軒表示,「青年國際論壇」是青年局推動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延續今夏「青年國際沙龍」的熱度,讓青年不出國也能與世界對話。他指出,現代青年除了語言能力,更需具備跨文化思維與國際理解,才能自信走向世界,「深耕在地、鏈結國際,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

趣味開場破冰 從打招呼到午餐文化談差異

活動由主持人以趣味問答開場,從「各國打招呼方式」到「最怕遲到還是最怕提早到?」引出講者分享異國文化觀察。
來自日本的 YouTuber IKU 老師(佐藤生)以自身在日本職場與生活的經驗,解析日本社會中重視禮儀與細節的文化特色。他提醒青年,了解文化差異能避免誤解,也能在赴日求學或就業時更快融入當地。

法國講者、同時也是法台文化大使的吉雷米(Rémy Gils)分享自己從西班牙朝聖之路獲得的啟發,以及在台灣從志工到主持節目、創業的歷程。他表示,「只要保持開放心態,文化差異不再是障礙,而是養分。」

來自甘比亞的哇洗嘉明現任機械工程師,兼職影片創作者,他以幽默口吻談起甘比亞與台灣在語言、飲食與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並表示這些「文化衝擊」正是創作靈感來源。他鼓勵青年勇於接觸多元文化,「理解差異、包容多元,才能為職涯帶來新啟發。」

創業觀點激發共鳴 高市府助攻青年走向國際

論壇後半場聚焦創業與職涯發展,三位講者各自分享異地創業的挑戰與學習。林楷軒回應指出,創業需要商業模式與市場觀察並重,「站穩腳步、才能輸出國際。」他強調,高雄市府持續透過創業補助、貸款利息補貼及國際參展資源,協助青年扎根在地、放眼全球。

青年局也預告未來將持續舉辦國際沙龍、創業論壇與職涯交流活動,讓更多青年能在高雄培養跨文化實力,勇敢迎接全球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