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支影片由知名導演 沈可尚 執導,以真實的生活切片呈現現代人如何在壓力與節奏間找到平衡,並以法鼓山長年推廣的「心靈環保」理念為主軸,提醒人們:禪修不只是打坐,而是一種讓自己重新感受生活、聽見內心聲音的方式。
「一天有1440分鐘,你今天有沒有留7分鐘給自己?」
這句簡短卻有力的問句,成為整支影片的靈魂。法鼓山指出,現代人每天花數小時滑手機、追劇、處理訊息,但卻常忘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一天只有1440分鐘,我們希望大家至少能留7分鐘,關掉螢幕、靜靜地呼吸、感受此刻,」法鼓山表示,這不只是禪修,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影片透過細膩的鏡頭語言呈現出「靜下來」的力量——無論是林之晨在會議間隙望向窗外的那一刻,還是曾寶儀在鏡頭前閉上眼、深呼吸的瞬間,觀眾都能感受到那份「與自己重新連線」的平靜與真實。
曾寶儀:呼吸,是我找回柔軟的開始
主持人曾寶儀在片中提到,演藝圈節奏快、壓力大,有時忙到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有時候,我只是安靜坐著,什麼都不做,讓呼吸自然流動,那一刻,我會重新找回自己。」
她說,靜下來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面對。「我用呼吸提醒自己:人生不需要時時完美,只要願意停下,就能重新出發。」
曾寶儀也坦言,學會「不急」是一種練習,更是一種勇氣。透過法鼓山的「心靈環保」概念,她逐漸理解「靜心」不是遠離塵世,而是學會在生活的喧鬧中保有一片安靜。
林之晨:靜下來,看見團隊的節奏
身為科技公司領導者,林之晨的日程幾乎被會議與決策塞滿,但他坦言:「越是忙碌,越要學會靜下來。」
他分享,靜坐與冥想讓他能更清楚地看見自己與團隊的節奏。「當你安靜下來,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不用那麼快解決,反而需要時間去理解。」
他笑說:「在靜中,我不只是找到答案,也找到與世界和平相處的方法。」這份從「靜」中生出的力量,也呼應了法鼓山開山以來的理念——「心靜,國土淨;人和,世界和。」
「靜」是一種力量:法鼓山20週年推動「心靈環保」再升級
法鼓山指出,「心靈環保」不僅是宗教概念,更是每個人都能實踐的生活哲學。當我們願意靜下來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能減少焦慮、煩惱與衝突,讓生活更有智慧與慈悲。
這次的20週年紀念活動,不只是一場慶典,更是一場對「現代人心」的關懷行動。法鼓山希望藉由這兩支影片,成為人與人之間分享的契機,鼓勵大眾在家庭、職場或學習中,都能嘗試讓心靜下來,學會與自己和解。
從靜中生智慧,從心中生慈悲
法鼓山提醒,靜下來不是放慢腳步,而是讓心與行動更一致。當你願意暫時放下焦慮、放慢呼吸,生活會因此更清晰、更從容。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靈的修行者,」法鼓山說。從7分鐘開始,找回與自己對話的能力,讓「靜」成為現代生活中最珍貴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