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醫療體系再度陷入惡夢,疾管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7 日)聯合召開記者會,疾呼全民要落實「三大防線」——打疫苗、快篩、早用藥,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並減緩醫療體系的負擔。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更公布與樂團「滅火器」合作的衛教歌曲《最重要的事》,希望喚醒民眾防疫意識,再次團結守護醫療量能。
病毒沒消失!專家警告:多重呼吸道疾病夾擊 老年族群風險翻倍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2025)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RSV(呼吸道融合病毒)也蠢蠢欲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直言:「新冠病毒沒有消失,只是換個方式跟我們共存。」
他同時提醒,新冠、流感、RSV 和肺炎鏈球菌等多重呼吸道疾病「聯手夾擊」,對65 歲以上長者特別危險,合併感染更可能讓死亡率翻倍。「民眾千萬不要以為疫情結束了就可以鬆懈!」張峰義強調,只有打疫苗、快篩、早用抗病毒藥三步並行,才能真正降低重症率、減輕醫療壓力。
認知有、行動沒跟上!最新調查曝:過半民眾知道有風險 卻沒去打疫苗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針對 1,068 名 18 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結果揭露防疫「意識強、行動弱」的現實:
● 超過五成民眾認為呼吸道疾病仍具威脅,新冠最令人擔心。
● 50 歲以上族群不打疫苗的主因除了「不符公費資格」,還怕副作用,甚至誤以為「感染過一次就免疫」。
● 約 6% 民眾出現症狀會直接跑急診,認為「大醫院檢查比較準」。
● 七成醫護仍主動詢問症狀、建議快篩,防疫意識在醫療端持續維持。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根據疾管署數據,65 歲以上高齡族群疫苗接種率偏低:新冠疫苗 JN.1 僅 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 43.9%,而長年推動需完整接種兩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完整接種率只有 24.9%。
他直言:「民眾知道風險,但沒行動!這才是最大隱憂。」他呼籲長輩與家屬應主動接種疫苗,也提醒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時別輕忽,快篩、早用藥,才能遠離重症。
醫護撐不住靠誰?「感管師」是無名英雄 學會籲社會給更多掌聲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秘書長詹明錦指出,防疫不只是醫師與護理師的責任,「感染管制師(感管師)」才是醫院防疫體系的中流砥柱。
他說,從監測院內感染、落實隔離、教育訓練到緊急應變,感管師無役不與,「他們是醫療體系中最默默、卻最關鍵的力量!」詹明錦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更多支持,讓感管人才不流失,持續守護醫療安全。
此外,長照機構也是防疫的關鍵戰場。他提醒,長照院舍聚集高齡與慢性病患者,一旦爆發感染事件,群聚與重症恐接連出現,連帶衝擊整體醫療體系。「防疫不該只守在醫院,要延伸到社區與長照端。」詹秘書長強調,唯有全民一起提高警覺、早預防、早阻斷,才能真正守住醫療量能。
全民一條心 才能守護健康台灣
與會專家一致強調,守護醫療量能不只是政府或醫院的責任,而是全民的任務。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快篩、早就醫,這些看似老生常談的事,其實仍是最有效的防線。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防疫三大防線」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日常行動。只要全民攜手,台灣才能在病毒夾擊下,繼續守住健康與醫療永續。
小提醒:
流感與新冠疫苗公費接種開打中,符合資格者可洽各地合約院所,及早預約接種,別讓病毒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