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錦前醫師指出,並非所有膝關節損傷都需要走到這一步!「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通常可針對局部磨損,保留約75%健康組織,且侵入性相對較低、恢復也相對較快,為患者帶來更多選擇。活動現場,資深藝人王彩樺也分享自身護膝保健心得,並大跳「改良版16蹲」展現膝關節活力,呼籲民眾積極關心雙膝健康,別讓疼痛限制生活。

「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協助保留約七成五原生膝 關節活動更自然

手術患者現身說法 術前術後差異有感

現場兩位接受換膝手術的患者分享親身經驗,業餘拳術愛好者鄭先生回憶,距離首次聽到膝蓋異響已有6、7年,每次走路、蹲下都有「喀喀」聲,雖然感覺膝蓋怪怪的,但因為不會痛,就沒去看醫生。直到今年至醫院做檢查,才發現自己的半月形軟骨早已裂開、磨損嚴重!黃錦前醫師解釋,如果半月形軟骨受損,它保護關節的能力就會下降,長期承受體重的摩擦便容易造成膝關節磨損與退化。在家人的支持和醫師的建議下,鄭先生選擇進行「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如今生活恢復正常,打拳運動、單腳站立時也更穩定了!

不同於鄭先生的經歷,另一位患者阿進伯則飽受膝痛困擾超過五年,膝蓋時常腫脹難耐,從沙發或車內久坐起身時,瞬間感覺「像被電到一樣」。他回憶:「我去醫院打止痛針或 PRP,當下雖然有效,但治標不治本,過一陣子又痛回來。」為了徹底擺脫膝痛,他到醫院諮詢換膝手術。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張書豪醫師介紹,目前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非手術」與「手術」兩類。若症狀輕微,醫師通常會先採取如止痛藥物或 PRP 等保守治療,但對症狀或磨損較嚴重的患者來說,保守治療就像在漏水、破洞的屋頂貼膠帶,只能暫時止漏,根本問題仍未解決。若情形持續惡化且未見改善,便須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現在的「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技術相當成熟,原生膝關節組織保留度較高、術後恢復期較短,當然全膝置換和半膝關節置換適用的情況有所不同,也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狀況考量判斷。張書豪醫師也鼓勵,有膝蓋問題建議盡早洽詢專業骨科醫師,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讓膝蓋退化不再成為人生絆腳石。別讓疼痛綁住人生,盡早就醫,就有機會早一步重拾活力自信。

王彩樺活動現場驚呼「膝蓋可以只換一半!」 感嘆新術式帶來更多選擇

保庇天后公開保健心法 呼籲大眾別強忍痛及早治療

藝人王彩樺做為衛教活動嘉賓,表示自己因長年拍戲、綜藝演出,經常需要久站、走動或穿著高跟鞋跑場,膝蓋可以說是「最操勞的工具之一」,所以平時很注重保養。她分享道:「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之前常跟我一起遊山玩水,後來常聽到他喊膝蓋痛,也不能走太久的路,多采多姿的生活頓時變得單一受限,膝蓋健康真的不能忽視!」當醫師在活動中介紹「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王彩樺驚呼:「膝蓋還能只換一半!」並感嘆醫療技術與材料的進步,為患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希望。她說:「很多人一定跟我一樣,覺得開刀聽起來好可怕,或以為換人工膝關節只能全部換,因此經常咬牙忍耐,但現在已經有更精準的治療方式,相比全膝置換,能給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帶來少一點的傷害、多一點的便利,也能幫助更快恢復往常生活。」

王彩樺也在現場大方分享個人護膝小撇步,表示除了工作需要,會盡量避免穿高跟鞋,閒暇時也會安排肌肉伸展以維持膝蓋肌力。她笑說:「今天要好好學會『改良版16蹲、日常的關節保健動作』,之後在家就能自己跳,健康又有趣!」最後也呼籲民眾「不要等到痛到受不了才看醫生」,提醒大家及早保養、盡早治療,讓雙腿保持靈活,跟著「保庇天后」一起守護健康。

註:本文僅作衛教科普用途,相關資訊不應作為診療依據。因病患病症差異,具體解決方案及療效請向正規醫療機構及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