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上任至今一年四個月,除因當地局勢未能順利造訪的加勒比海友邦海地外,已陸續出訪我國11 個邦交國、10個無邦交國以及歐盟。涉外人士表示,林佳龍繼突破多年限制訪問日本東京、率經貿考察團赴菲律賓等第一島鏈重要夥伴國家後,如今再度踏上歐洲,此行更造訪七大工業國集團(G7)之一的義大利,意義不僅在於透過文化與科技的「柔性外交」深化台歐交流,更在於彰顯台灣在民主夥伴網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涉外人士指出,這段期間以來國際情勢急遽變化,在二戰結束80年之際,中國藉「九三閱兵」刻意升高對台軍事恫嚇與法律戰,透過扭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等文件藉以脅迫台灣,企圖強化其「台灣問題內政化」的論據,進一步削弱台灣國際空間。然而,美國在台協會(AIT)日前發聲,強調中國針對二戰時期文件的論述「完全虛假不實」,並直指其意圖孤立台灣於國際社會之外,而後美國國務院面對記者提問亦表示「AIT 已準確傳遞訊息」,明確反制中國意圖改變區域現狀並合法化侵略行徑的論述。

涉外人士認為,在此特殊背景下,林佳龍的歐洲行更顯關鍵。尤其中國外長王毅不久前才將歐洲行的首站選在奧地利,試圖鞏固北京在歐洲的影響力。然而與此同時,林佳龍也成功造訪歐洲,最後一站更順利訪問王毅前腳才剛走的奧地利,且訪歐期間與捷克、義大利和奧地利國會議員及友台政要直接交流,更藉出席公開活動和致詞感謝國際挺台力量。前述人士指出,這場外交「交鋒」清晰地傳達了訊息:民主陣營的歐洲國家,透過行動表達願意並將持續與台灣並肩同行。

涉外人士提到,在中國持續打壓台灣國際參與空間下,林佳龍接連訪問亞洲及歐洲的重要民主國家實屬不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卓榮泰緊急成立前進協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