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繼7月29日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因即將登場的川習會而在台灣議題上猶豫後,於美東時間8月5日再度刊出短評〈Taiwan isn’t China’s only target〉,指出若美方阻止台灣總統過境美國,將象徵性削弱台美連結,對台外交恐造成實質打擊。

文章指出,看到可以象徵美台緊密連結、並允許台灣總統訪問拉美外交盟友的過境安排行被阻止,實在是令人沮喪。台灣身為「民主前線」,在中國野心日益膨脹的全球局勢下,卻仍被迫在大國之間的交易型關係中掙扎求生,顯得愈發孤立。

文章強調,若總統無法赴訪中南美洲友邦,將影響台灣對現有邦交國的外交穩定支持;尤其當中國積極深耕拉美外交之際,這將被視為地緣政治上的撤退。今年5月,海地與聖露西亞兩個台灣邦交國即曾出席中國主辦的「中國-拉共體論壇」,席間習近平公開重申「一中原則」,而兩國代表安靜坐在台下,對台北而言「畫面令人不寒而慄」。

文章更警告,北京可能趁美方對台態度曖昧之際,發動新一波外交攻勢。若中國透過擴大投資、拉攏建交與港口合作,在拉美持續擴張影響力,將不僅侵蝕美國在西半球的戰略地位,也對台灣構成長期壓力。文章直言:「台灣或許是北京的首要目標,但絕不會是唯一目標。」

該篇文章由立法委員陳菁徽辦公室副主任、華府台美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廷禎投書獲刊,呼籲美方政策制定者正視台灣對維繫台美關係的高度期待,也建設性地提醒華府:若台灣失去邦交國,受損的將不只是台灣,還包括美國在拉美與全球的地緣政治利益。

對此文章,立委陳菁徽表示,台灣是目前美國十大貿易逆差國中,關稅談最慢的,至今外界仍不清楚政府為換取關稅結果,是否做出其他重大讓步。中小企業已因為不確定性積貨數月,嚴重衝擊產業。同時,國內中南部連日豪雨成災,上次風災導致多人不幸殞命,政府卻拖了二十幾天才設立中央救災應變中心,如今新一波淹水尚未平息,現在對美關係又經營不善,甚至可能會影響到邦交國,賴清德政府可以說是內外憂交織。

陳菁徽強調,人民要的總統,不是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想把權力一把抓的鬥雞,而是要苦民所苦的政府與官員,如果民進黨繼續執迷不悟,還想要搞「精準罷免」,甚至還要說國民黨忙反罷,但明明罷免就是自己發起的,簡直是邏輯死亡,最後絕對會被人民再用選票投下不信任票「精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