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蘇巧慧、陳培瑜近日共同創立網路節目《水獺有魚不孤單—巧慧培瑜的媽媽信箱》,選在母親節這天推出首集節目,大聊家務分工、家庭與工作平衡等家庭議題。蘇巧慧表示,會開設這個節目是因為他和陳培瑜都是媽媽,希望從自身經驗出發,和大家分享家庭大小事,兩人也藉由線上、線下徵件,搜集民眾投稿的各種煩惱。兩人雖然不是育兒專家,但希望提供眾人抒發煩惱的平台,透過真實經驗的交流,陪伴觀眾一起走過家庭、育兒、工作等人生中的各式難關。

蘇巧慧在節目中與陳培瑜共分享四位聽眾投稿,話題橫跨家務分工、育兒經驗、家庭與工作平衡等三大面向。陳培瑜自曝先生做家事時常「未達標準」,洗碗洗不乾淨、擦桌子不夠確實等等,這時她會提醒自己謹記14字口訣「絕對不能自己來,做完還要鼓勵他」,讓蘇巧慧大表讚同,認為兩個人一起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在家事這類小細節上時常會有標準不一致的時候。

蘇巧慧認為,家務應該是全家人的事,在執行的時候可以嘗試「多溝通、放寬心」,並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她靠三寶:「洗衣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減少勞務分工上的互動摩擦,「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讓自己家庭和諧的三寶。」

接著兩人回憶起過往育兒經驗,陳培瑜提到,當初剛從花蓮搬到台北時,由於對台北教養環境不熟悉,又孤立無後援,曾感到十分徬徨,後來在網路上找到住家附近的「育兒團」,與同樣剛為人父母的家長一同帶孩子到附近公園玩耍,因為都有相似的經驗與煩惱,「很快就幫自己在社區創造一個支持系統」,找到在育兒路上的好隊友。

蘇巧慧則想到,當時第一個孩子要出生前,自己參考許多有關育兒的雜誌、書籍、和網路資料,在查找資料的過程反而累積許多壓力,她說自己曾因為參考多方資料,希望能為孩子哺育母乳,結果反而讓自己身心俱疲,孩子也哭到半夜十二點都還沒睡,後來體悟到「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慢慢就能找到與孩子的互動方法,一直參考他人意見,反而變成父子騎驢、無所適從。

節目最後,兩人都強調「情緒出口」的重要性,在育兒路上難關重重,有訴苦的對象十分重要,蘇巧慧說,如果大家一時找不的適合的人傾訴,歡迎寫信投稿,希望節目能夠成為父母親在育兒路上的神隊友。陳培瑜也再次提醒觀眾,她們不是專家,但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真實故事,提供在育兒路上迷惘的人一點安慰,希望幫助大家順利走過家庭生活的各式難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盧秀燕表態出席賴清德520就職典禮 藍委:媽媽不會計較紛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