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原先計畫於2020年推出,卻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延後,之後雖重啟研議,但內政部考量資安風險及隱私權保護等問題仍宣布停擺,估計現階段中央須賠償廠商新台幣2.8億,並將由全民埋單。

但國民黨立委謝龍介12日在立法院院會質詢時揭露,當初提出的10億預算包括採購機器的部分,但計畫停擺之後機器只能放著,還必須開機、吹冷氣、保養維持正常運轉,這些電費還不是人民付錢。「即使未來計畫重啟,機器還不知道能不能用?」

謝龍介指出,這批進口的機器的費用達到4.3億,它質疑,「為何跟國人說只虧損2.8億,這些空轉造成的耗損、保養維護的成本難道不用計算?」即使將來機器可以運轉,軟硬體因年久勢必需要調整,他直言,若加上因計畫停擺衍生出來的費用,恐怕已經超過8億。

但內政部長林右昌僅回覆,「機器是資產,在我到任時採購案已經完成。」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則坦言,數位身分證計畫內部在溝通時始終存有不同意見,必須跟民眾表達,目前的確進行的不太順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八村壘嗆日本籃協「只為了錢」 知情人士曝:巴黎奧運前就生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