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絕多數在台北賓館或外交部總部宴請外賓,宴會的功能遠超過吃飯,從中能傳達我方對訪客的重視與感謝,更突顯台灣的好客之道。
郭芳吟說,辦宴會需要具備三心(新),首先是前置作業上的細心,一場宴會進行約2小時,但前置功課須花倍數時間,當收到駐外館處回報的訪團資料,禮賓處便展開調研,研究隨團成員有無宗教上或其他狀況的飲食禁忌,確認後才能往前推進、設計菜色。
郭芳吟舉例,回教國家訪團,食材必須是清真肉品,料理器皿也需符合回教要求;猶太人則不吃無鱗的魚,因此不能出現鰻魚飯類的菜色;加勒比海及非洲國家傾向全熟牛肉,這些在料理上都必須特別注意。
不過,凡端上宴會桌的料理都有一個共通點,皆已去骨、去殼、去刺,避免賓客用餐過程吐骨頭、挑魚刺,影響對談進行。除此,餐點中文名稱再華麗,但翻譯成英文菜單必須清楚呈現食材及烹調方式,讓人一看就懂,避免名稱難理解造成賓客的困擾。
其次,宴會場上需要大心。郭芳吟表示,不論準備再充分,每場宴會仍會有突發狀況,比如某位賓客臨時不來,或團員臨時增加,都需立刻調整座位;又或是賓客原想吃素,餐點上到牛排改變心意也想吃牛排,以及飯量不夠、希望飯量減半等各式情境,都經常發生,禮賓員須秉持不驚動主人及賓客的原則,臨場處理。
郭芳吟舉例,國內宴客常見的中式甜點、流沙奶皇包,咬下可能就悲劇,爆漿、燙到,這類易造成狼狽狀況的食物,就不會出現在宴請外賓的菜單上。
最後是「創新」,宴客餐點也會視情況增加運用台灣、友邦或理念相近國家被中國打壓抵制的食材,創造我方與外國賓客席間話題,從中也進行政治溝通,諸如鳳梨、釋迦、蓮霧、芒果、北海道干貝、蛋炒飯、石斑魚、立陶宛啤酒、澳洲紅酒、巴拉圭牛肉等等近年都頻繁躍上宴客桌。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