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18日指出,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侯友宜自去年12/25展開第二任期後,到今年4/16之間的網路聲量表現,數據顯示,侯的聲量比去年12月底至二月時多出1倍,原因在於他被視為國民黨最強地方諸侯,成為藍軍參選總統最有力人選,不過隨時間推進,面對是否參選侯友宜遲未正面表態,導致有關他「到底選不選」的話題滿天飛,幾乎佔據了所有網路話題,也使聲量快速累積。
TPOC指出,從正負面聲量來看,侯友宜3月起所累積的聲量中,負面聲量達33%,正面聲量只有13%,侯過去對國民黨黨務「不沾鍋」,但罕見批評黑金選策會,對黨務指手畫腳讓藍營支持者炸鍋,而他在4月表態「隨時可上場」前,面對媒體提問始終閃躲迴避,一句「侯侯做歹誌(好好做事情)」口頭禪遭酸「HoHo GPT」,也讓綠營抓住侯友宜的把柄,從施政評比、國際觀、不耐打等角度攻擊侯友宜。
TPOC認為,也因為侯友宜始終沒有表態參選,跳針式的公開回應,亦無法凸顯自己對於國政、國際事務的高度及新見解,導致他無法累積正面聲量,好感度始終低靡不振,也使的外界對他的看好度「開高走低」。
此外,TPOC分析國民黨另一位潛在候選人郭台銘,從網路聲量數據觀察,在郭台銘4/5開記者會宣布參選總統之前,幾乎不具備聲量,每日平均只有1.5千則聲量,近半月唯一的聲量高點就是宣布參選總統當天,創造逾5.4萬則聲量,然而,卻只有「一日行情」,才隔一天聲量就慘跌61%,且再隔不到一周,就回到3月初未宣布參選總統前的水準。
TPOC指出,聲量暴跌的原因在於,雖然郭安排訪問美國、日本,也見到了當地指標性政要,但卻未持續性地拋出總統格局的議題,似乎認為只要登高一呼宣布參選就能促進網路上的討論,但實際上,郭錯估自己創造討論的能量,導致難以累積熱度與網路聲量。而郭今(18)日記者會表示,期盼各界「給郭台銘30天」,他會提出具體主張,後續能否掀起討論,值得期待。
TPOC比較侯友宜和郭台銘兩位人選,前者遲未正面表態是否爭取2024總統提名,沒有展現堅決參選的態度,導致原本佔有優勢地位不再,支持度和網路聲量表現一路下滑,後者則是至18日記者會前都沒有持續拋出話題延續熱度,爭取選民的支持,導致宣布參選時的高聲量僅1天就打回原形。面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緊鑼密鼓的展開全台選舉造勢行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展開美國行赴美「面試」,國民黨潛在人選還在被動等待黃袍加身,恐導致藍營支持者的耐心被消磨殆盡。
TPOC表示,回顧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後,侯友宜一度還是藍綠白最強戰將,短短不到幾個月,就因他面對各種提問總是「忽悠」,自己「拖」掉了大好行情,遑論民進黨緊抓機會窮追猛打,將侯友宜貼上「草包」、「韓國瑜第二」的標籤。實際上,侯友宜遠不及「韓國瑜第二」,韓國瑜當年面對挑戰勇於承擔,直球對決、不閃躲的人格魅力獲得大批支持者支持,但這種特質在侯友宜身上完全看不到。種種跡象,都讓人不得不為國民黨明年總統選情感到擔憂。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