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公館圓環近期拆除議題延燒,市府以事故頻傳、地下道結構老舊為由,決定填平改造。然而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爭議。有人認為圓環雖然事故多,但至少能提升通行效率,不應草率拆除;也有居民擔心施工期間交通黑暗期,會讓附近更加壅塞。

不滿聲浪也蔓延到街頭。市議員苗博雅與民間團體發起「守環行動:圓環大走讀」,號召民眾繞行圓環,公開反對市府決策。她質疑市府以「連七年事故第一」為由強拆,但卻未見完整研究或小幅改善的努力,並呼籲暫緩計畫。抗議民眾甚至與警方爆發衝突,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但就在台北鬧得沸沸揚揚時,南部另一座圓環,也即將迎來拆除命運。

無獨有偶,高雄左營舊城南門圓環也因六道路交會,行車動線複雜、事故頻傳,今年已發生16起車禍。高雄市府宣布將投入2.23億元,預計自10月起展開為期14 個月的工程,拆除圓環、改為十字路口,並配合新台17線第三期拓寬計畫,讓道路升級為雙向六車道。不同於公館圓環拆除引發的喧鬧聲浪,南門圓環的拆除計畫顯得低調許多。


【推薦新聞】柯文哲今開羈押庭 律師分析法院3套劇本


這樣的南北對比,也引發網友嘲諷。有人留言質疑:「台北拆圓環,學生團體、議員都抗議得很大聲,高雄怎麼一片靜默?」有人酸:「蔣萬安拆圓環被罵蔣不聽,結果高雄拆圓環沒人反對?」還有人點名:「苗博雅怎麼還沒帶人去抗議?」諷刺之語,點出了兩個圓環最終同樣被拆,但過程氛圍卻南轅北轍。

有網友算出工期差異:台北拆圓環只要 65 天,高雄卻長達 14 個月,整整多出 6.5 倍時間,質疑「差距未免太大」。不過專家提醒,兩地工程規模不同,高雄不只是單純拆除圓環,還涉及六條道路銜接與新台17線拓寬,範圍遠大於公館,工期自然更長。不論是台北還是高雄,拆圓環都是為了交通安全與效率,相關政見與施政討論仍需回歸客觀理性。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最慘YTR!倒讚最多前5名 家寧就包辦了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