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有新聞報導說,高雄一名男網友在市區看到一隻台灣獼猴,立刻拿手機跟拍並說「很肥」,沒想到馬上被猴子聽到並追逐,嚇得他轉身逃跑,「喔,X你XXX!對不起對不起!X!X!X」。

新聞報導寫得很搞笑,但林美吟得無奈接招:「向外遷移是台灣獼猴天性,牠們是母系社會,雄猴成年後必須離開原生猴群,尋求加入其他猴群的機會,以促進基因交流!」、「壽山一年四季綠油油,台灣獼猴食物來源充足,不是非生太多、山上環境不好、山上沒東西吃等原因才會下山到市區的」、「獼猴聽不懂人類語言,是男子尾隨行為讓獼猴感到威脅,才會出現威嚇行為,並非是因為說牠太胖而生氣」、「我們獼猴才不在乎高矮胖瘦勒!

林美吟每週至少會花一到兩天帶團上山,讓更多人了解獼猴。 凃建豐攝
林美吟每週至少會花一到兩天帶團上山,讓更多人了解獼猴。 凃建豐攝

最近還發生「獼猴亂入中山大學文學院 女學生險被搶包崩潰喊『這是我的東西』」,林美吟也是耐心幫媒體自錄影片說,獼猴認為「包包有食物」,一定對包有興趣,當獼猴過來拉包包的時候該怎麼辦:「1.不要尖叫驅趕2.將包包抱在胸前3.起身離開

跟獼猴其實首次相遇,39歲的林美吟已經不太記得多少年前,因為很小時,人稱「獼猴爸爸」的林金福就常帶她到墾丁社頂公園,或是大社觀音山去看猴子。一開始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逐漸才覺得可以這麼近距離看到野生動物,是件很神奇的事。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圖為高雄柴山上獼猴。凃建豐攝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圖為高雄柴山上獼猴。凃建豐攝

林金福在1993年就開始觀察研究獼猴,一年365天,至少花1/3時間在柴山上,國文老師進修到生科所博士班,林美吟跟著爸爸一起做觀察研究,從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畢業後,先念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碩士班,再考進中山大學生物研究所博士班,沒拿博士學位是因為自認不是研究者,「我個性比較喜歡接觸人群,去講話溝通,更喜歡去跟大家分享這些東西,每週至少會花一到兩天的時間在山上,讓更多人了解獼猴,改變人猴之間的關係。」

「其實大家對獼猴的觀感是很差的」,因此2009年開始林美吟投入台灣獼猴的保育推廣工作,獼猴導覽一開始是免費的,因相當適合親子活動,越來越多爸媽帶小孩來參加,逐漸供不應求,預約跟報名不斷,迄今帶過至少800場,超過上萬人參加,還校園宣導120場、製作135支影片、私訪獼猴查訪40處以上,終於推動禁止飼養台灣獼猴。

林美吟說,猴子若跳上肩、頭,只要往前走,猴子自然會「下車」。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林美吟說,猴子若跳上肩、頭,只要往前走,猴子自然會「下車」。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2014年林美吟成立「台灣獼猴吱吱黨」,自許為替獼猴發聲的「政黨」,看似詼諧的團體名稱,背後是對於野生動物保育的渴望。

2018年官方正式公告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名單中下架,當時很多人拍手叫好,認為猴子是很討人厭的野生動物,這讓林美吟有點難過,2019年就籌組「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這是台灣唯一致力於推廣獼猴生態教育的協會,免費導覽團正名為「跟著猴子去爬山」收費導覽團,以生態導覽跟科普教育進行運營。

林美吟每週至少會花一到兩天帶團上山,讓更多人了解獼猴。 凃建豐攝
林美吟每週至少會花一到兩天帶團上山,讓更多人了解獼猴。 凃建豐攝

導覽團每團人數限制12~20人,成人460元、兒童360元。林美吟說,導覽收費是使用者付費,協會有收入之後,每次出團會搭配兩個專業培訓的宣導員,他們就可以領到薪資,臨時出勤擺攤或宣導活動,也會再給臨時薪資,協會大概目前有大概15到20個有授證的宣導員,協會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盡量提供給薪水,這個模式是希望讓大家知道說,獼猴不是只會帶來困擾而已,若當成生態資源,其實也是生態觀光產業,會給有一些額外的收益。

高雄獅湖附幼校外教學,請林美吟帶小朋友上山賞猴。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高雄獅湖附幼校外教學,請林美吟帶小朋友上山賞猴。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壹蘋新聞網》日前隨團採訪,導覽團從北壽山停車場上山,往礦區道路,沿路遇見二群猴子,林美吟要大家坐下,與猴子保持平視,猴群自顧自地玩耍、啃嫩葉,偶爾傳來低吼聲。林美吟說,猴子是雜食性,當然會吃樹葉、花朵、昆蟲,吼叫聲是互相呼喚,大意是說「我們要過去那邊!你們要不要一起過去?」、「你看那邊吱吱回應後卻沒有移動,所以這幾隻就跑過去會合了!」

一位媽媽說,她很喜觀爬山,但柴山上很多猴子,有點擔心,所以帶老公與女兒來參加,希望多了解獼猴個性。

林美吟為壽山動物園志工培訓,進行台灣獼猴課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林美吟為壽山動物園志工培訓,進行台灣獼猴課程。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林美吟說,獼猴是母系社會,幾隻核心母猴主導移動,而且是世襲制喔!所以沒有「猴王」這種東西,不是豎尾巴就是「猴王」,不管公猴、母猴想豎就可以豎尾巴。所有公猴都是「工具人」,從外圍巡守員幹起,為母猴服務,若獲得母猴賞識,才會逐漸擠進核心母猴身邊。

接下來更勁爆!林美吟說,獼猴是多夫多妻,以保持基因多元、子孫健康,而且還多元性向,也有女生喜歡跟女生一起、男生喜歡和男生一起,有母猴很兇悍,有位「海關小姐」要檢查每個山友的背包,也有公猴羨慕母猴有小猴可以照顧,就捉了流浪小貓來照顧!雌性獼猴性成熟是四歲,所以公猴不管幹得好不好,一定待不過四年,以免發生近親交配,產下不健康後代。

2024年元旦嘉義文化路上有民眾帶著台灣獼猴外出逛街。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2024年元旦嘉義文化路上有民眾帶著台灣獼猴外出逛街。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這幾年最有成就感是?林美吟說,「很難形容!」這幾年一有獼猴的新聞,多是負面的訊息,她很少會去看網友的留言。可是最近幾次有關獼猴新聞出現時,開始會有些比較正面的留言,甚至會建議不懂獼猴行為表情的人推薦來看協會臉書,這是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只有這種時候你才會覺得說,真的有一些人被你改變,而且他願意再去幫獼猴說話。」

獼猴處境比想像中更多威脅!「很多人不曉得,一些人還是在捕捉牠、飼養牠」只要一有人猴衝突的新聞,大家就會跑來罵協會說「你們共存啊共存個屁啊!什麼你們為什麼都幫獼猴講話?」、「我們是人,為什麼要跟畜生講道理?」林美吟只好說「因為我們不是畜生!」

一有人猴衝突,就有網友要林美吟出來回應。翻攝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臉書
一有人猴衝突,就有網友要林美吟出來回應。翻攝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臉書

為了深耕基層,協會發起「我不壞,所以我有話要說:化解人猴衝突,用教育改善台灣獼猴威脅處境」募資,製作繪本《小彌的奇幻之旅 愛的體驗》,林美吟說,這不是一本寫滿猴子科普知識的書,是敘述「小彌」進入獼猴社群生活,體認到愛人與被愛,學習怎麼跟社群團體相處的故事。

林美吟跟文字作者、繪本老師討論,不要寫太多獼猴的科普知識硬灌輸給大家,而是在書裡的插圖,還有他的行動裡面,去觀察到小細節,在這個書的最後,才告訴你是什麼意思。

林美吟發起「我不壞,所以我有話要說:化解人猴衝突,用教育改善台灣獼猴威脅處境」募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林美吟發起「我不壞,所以我有話要說:化解人猴衝突,用教育改善台灣獼猴威脅處境」募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協會募資原訂10萬元,結果達成率是驚人的1096%!各界反應可說是相當熱烈!林美吟說,突破100萬超乎預期,因為在募資的過程中常常被罵「猴子有什麼好做教育的!」非常感謝大家願意對募資專案這麼支持,但整個募資計畫中,還要捐書給圖書館,進行科普教育,一百萬還是很緊的。

林美吟說,「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是希望不要把獼猴趕盡殺絕,也不是要逼人類走,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學習一個互利共生的模式,就像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裡遊客跟猴子之間的衝突,是不是可以透過導覽宣導,不斷不斷的去教育民眾,然後漸漸的取得一個平衡。從2015年開始每年中山大學新生入學指導一定有15分鐘的獼猴宣導。從獼猴表情辨識、應對,到獼猴拉扯背包以及跳到身上該怎麼辦,通通都有教。協會都會跟學生做宣導,去減少校園裡面學生跟獼猴之間的衝突。

林美吟致力破除民眾對獼猴的錯誤迷思,減緩人猴衝突。凃建豐攝
林美吟致力破除民眾對獼猴的錯誤迷思,減緩人猴衝突。凃建豐攝

「要減緩人猴衝突,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達到一個互利共生!」現在較難的還是農業這一塊,目前政府已開始在推廣,像防猴電網這種比較友善的模式去做處理,那其實人已經在這個世界上佔據了非常非常多的資源,林美吟說,「或許我們可以稍微退一點點,然後去包容其他的萬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

林美吟心目中,最美的人猴和諧畫面,好像隔壁班同學、鄰居,稀鬆平常、那麼自然自在。胡雲鵬攝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
林美吟心目中,最美的人猴和諧畫面,好像隔壁班同學、鄰居,稀鬆平常、那麼自然自在。胡雲鵬攝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