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粉專「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發文分享3個成功處理堰塞湖的經典案例,其一是爆破開出人工溢洪道,1964年,位於中亞塔吉克的澤拉夫尚河谷發生大規模山崩,土石瞬間傾瀉而下,堵住河道,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堰塞壩,為化解危機,當時的蘇聯政府緊急動員龐大工程與軍事力量,以兩次定向爆破,在壩體上切出一條深約40至50公尺的人工溢洪道,逐步引導湖水下泄,避免瞬間潰壩造成的毀滅性災害。

第二個案例是開挖為主與定向爆破為輔,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強震,導致全區形成257座堰塞湖,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唐家山堰塞湖,中國政府緊急動員軍隊與工程單位,晝夜趕工開挖導流通道,重型機械負責大規模挖掘,而小規模爆破則用於移除堅硬岩體,最終開出一條數百公尺長,10公尺深、7公尺寬的人工溢洪道,成功引導湖水有序下泄。

最後是完全用挖掘引流,1959年,美國蒙大拿州發生一次芮氏規模約7.3的強震,土石瞬間傾入,堵塞了麥迪遜河,在數週內形成一座名為「地震湖」的危險湖泊,美國陸軍工兵團評估後,採風險較低、但更耗時的機械開挖,開鑿一條人工溢洪道,最終成功在壩頂開鑿出穩定泄洪通道。

看了成功案例,大家會覺得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什麼不早點處理掉,粉專表示,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工程人員面對的,其實是「想做也未必能做」的巨大困境,像是工程根本到不了、也動不了,且台灣的堰塞湖,大多是地震或颱風後,臨時堆起來的,壩體其實非常脆弱,因此無法承擔「賭一把」的失敗風險。

粉專也表示,有時候「暫時不做任何工程介入」,全力做好24小時的監控,並制定好完善的疏散計畫,反而是權衡所有風險之後,最負責任、也是最無奈的決定。

火線話題 |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這篇報導屬於「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悲傷教師節!陽明交大退休教授被洪水沖走 家屬急尋:我們不放棄
  2. 90歲阿公帶鏟子去花蓮救災!等車背影感動15萬人
  3. 佛祖街慘況 「救難英雄被泥水吞入」17秒影片讓人心疼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悲傷教師節!陽明交大退休教授被洪水沖走 家屬急尋:我們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