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科主任黃振盛說明,「腮裂囊腫」是一種先天性頸部疾病,與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有關。胎兒頸部原本會有名為「鰓裂」的結構,正常情況下會隨著成長消失,若沒有完全退化,就可能留下小通道或囊腫。第二對腮裂異常最常見,約占95%,通常出現在脖子側邊,平時可能流透明分泌物,一旦感染就會變成膿汁並腫脹疼痛。
這次女孩頸部囊腫長達5公分以上,醫療團隊採用「階梯式切除法」,依照囊腫的路徑分段切除,既能徹底清除病灶,也能縮短傷口長度,減少明顯疤痕。黃主任指出,若只用單一切口,容易切不乾淨,增加復發機率。術後病童恢復順利,醫院將持續半年一次追蹤。
推薦新聞:速食店開賣「個人燒肉」!194元吃名店口味 炸雞買1桶送1斤開搶
醫師提醒,很多家長誤把腮裂囊腫當成膿包或淋巴腫大,常讓孩子經歷多次發炎才發現問題。黃主任呼籲,若孩子脖子固定位置反覆出現腫脹或分泌物異常,應盡早就醫,因為單靠吃抗生素無法根治,只有手術切除才能徹底解決,也能避免影響孩子的生活品質與自信。

8縣市高溫燈號亮!「這幾地」高溫恐飆38°C 還有2熱帶擾動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