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解釋,常見的症狀包括生理上的失眠、嗜睡、胃痛、心悸或疲倦;心理上的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還會出現社交退縮,不想見朋友、懶得互動。假期越長,症狀越明顯,因為生活步調改變太大,突然要切換回「上課模式」,身心都需要時間調整。
以一名國三生小明為例,他整個暑假熬夜打電玩、飲食不規律,結果在開學前一週出現焦躁、失眠、頭痛,甚至抗拒上學。這就是典型的開學症候群。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嚴重者恐影響課業,甚至演變成憂鬱或焦慮症。
楊聰財醫師建議,家長和學生可在開學前1到2週開始收心,例如每天提早15到30分鐘就寢,恢復正常作息;減少滑手機或打電玩;安排閱讀或預習課程,讓大腦慢慢進入學習狀態;也可透過運動、均衡飲食與與同學聚會,幫助身心回到正軌。一般來說,大多數人的症狀會在開學後1到2週內消失,但若嚴重影響生活,應尋求專業協助。

9月新制一次看!高鐵寧靜車廂上路 長照3.0開跑、血脂藥健保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