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得恩指出,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WS)氣象預報中心(CPC)今年8月最新研究,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自9月開始發生反聖嬰訊號越來越強,尤其今年10~12月可能性趨近於60%,且可持續至明年1月、機率都在50%以上,隨後再逐步下降,最後恢復中性正常。

透過過去反聖嬰年氣候特徵可見,若發生在秋天時,颱風生成位置將較為偏西,尤其在秋颱與環境東北季風相結合共伴下,影響台灣及南海機率又會增加、局部地區豪雨致災風險高,其中2008年颱風「辛樂克」及「薔蜜」就是重要例子,需特別關注。


【推薦新聞】傳郝龍斌選黨主席 交情最好的「她」卻不挺!原因曝光


至於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為何?林得恩說明,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秋季東北部及東部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季至隔年春季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要來得低,發生機率約6成左右。

反聖嬰訊號增強中。翻攝《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反聖嬰訊號增強中。翻攝《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網號召不領普發1萬 參加人數曝光!還得簽「青鳥切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