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品牌媽媽餵爭議,起源於其日前所拍攝的影片,宣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一瓶奶粉,就有一半以上都是糖,等於是2大瓶可樂」,還形容寶寶如同「餐餐喝珍奶」,迅速引發全網批評。

儘管連食藥署都跳出來澄清,母奶與配方奶的含糖量差異不大,已涉違反食安法,散播不實訊息,通報臉書Meta下架影片,媽媽餵雖道歉卻又點名2大知名奶粉含糖量過高,爭議持續延燒。

除了母奶與配方奶的含糖量高低外,擁有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身分、開業中醫師李湘萍近日透過新聞稿強調,重點是「母乳與配方奶的主要糖分是乳糖(lactose),與飲料中的添加糖或蔗糖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推薦新聞:被客人逼崩潰?小七女店員下跪磕頭狂喊「對不起」 超商回應了


李湘萍解釋,母乳本身就含有乳糖,成熟乳平均每100毫升(mL)約6.5到7公克,約占總成分7%,可提供嬰兒將近40%的熱量,對腦部與神經發育至關重要,嬰兒配方奶的營養比例多依循母乳設計,因此碳水含量大致相近。

李湘萍指出,僅在少數乳糖不耐或特殊醫療需求下,才會以麥芽糊精、玉米糖漿固體或少量蔗糖作為替代,所以「把整體配方奶概括為『一半以上是糖水』,甚至等同『每天喝可樂』,並不符合事實。」

她說,母乳確實具有抗體、免疫因子與人乳寡醣(HMO)等天然優勢,這是醫界一致肯定的價值,若因此將配方奶污名化,只會讓媽媽背負不必要的罪惡感與壓力,反而影響身心狀態與親子互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2年調查1次母乳哺育率,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嬰兒在1個月以下的全母乳率,2018年還有67.2%,2020年降至60.2%,2022年滑落到52.1%;6個月以下的全母乳率則從2018年的46.2%,一路下降至2020年的37.9%,2022年僅剩28.7%,4年間減少近4成。

「只要寶寶健康、媽媽安穩,就是對的選擇。」李湘萍認為,信念固然美好,但寶寶的健康成長才是第一要務。哺乳方式沒有標準答案,依醫囑與家庭狀況選擇全母乳、混合餵養或配方奶,「若對餵養方式或成分有疑慮,家長應優先諮詢小兒科醫師或合格泌乳顧問。(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樂透開獎!20250830今彩539、39樂合彩、三星彩、四星彩獎號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