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張區段徵收案自民國89年提出,歷經多年溝通與審議,終於在去年底獲內政部核定,地政局立即啟動後續作業。隨著開發動土,新店城市風貌將進一步轉型,市府也盼能藉此打造出兼具機能、文化與永續的都市新核心。
侯友宜表示,十四張開發不僅涵蓋住宅、商業用地,更納入學校、社福設施與公園等公共建設,整體公設比高達56.84%。未來將導入TOD(大眾運輸導向)模式,搭配環狀線與安坑輕軌的雙捷運匯聚,帶動地方交通與生活品質提升,並藉此活絡新店整體發展。
熱門新聞:爆炸閃燃畫面曝光!三元能源員工奔逃嚇跌倒地 勇消手指灼傷包很大
地政局長汪禮國指出,開發案在設計階段即納入在地文化脈絡,針對區內的老樹、過水橋、明記堂及部分水圳設施,與文史團體合作進行影像測繪與訪談紀錄,並規畫5處公園保留原貌。未來北側將興建一座地景式水資源中心,結合跨堤平台與捷運聯開案銜接至新店溪綠地,提升親水性與休憩機能。

除了文化保存,社會住宅也成為開發亮點之一。汪禮國表示,案內劃設1.7公頃土地規劃社宅,預估可提供約1700戶,為青年與弱勢族群創造更多元且可負擔的居住選擇。施工期間,市府與交通局合作規畫臨時停車場,釋出約250個停車位,緩解民眾停車需求。
市府也同步啟動廉政監督機制。汪禮國強調,已結合檢調與民間組織組成「開發工程廉政平台」,透過專家聯繫會議機制,公開揭露資訊、加強施作監督,以杜絕弊端、確保品質與進度。
地政局指出,工期預計900天,新北市議員黃心華表示,三年後的十四張將呈現嶄新面貌。他肯定地政局在保留歷史建物與設施上的用心,認為未來不僅環境宜居,也具歷史文化底蘊。不過他也提醒,目前央北與十四張兩地硬體規畫齊備,但在人口逐漸進駐下,交通、教育與商業機能等「軟體」仍有待加速到位,市府應與經發局、交通局與捷運局等單位通盤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