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外科醫師張德撝指出,結石的形成與飲水量息息相關,水喝太少會讓尿液濃縮,增加結石的機率。此外,飲食習慣、家族遺傳、感染與內分泌異常等因素也可能導致結石。高鹽、高蛋白飲食會增加風險,若家族中有人有結石病史,罹患機率也較高。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全聯先生現蹤義美超市 人設崩壞!消失2年腫一圈(狗仔直擊)
治療方式則依結石大小與症狀不同而有所選擇。小結石可透過藥物治療與多喝水促進排出;若結石較大,則可採取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擊碎後搭配藥物輔助排出。至於反覆發作或劇痛的情況,則可能需要手術,常見手術方式包括硬式與軟式輸尿管鏡,後者能處理腎臟及整段輸尿管的結石,安全性與成功率更高,但需自費。
張德撝提醒,預防勝於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過量攝取高鹽高蛋白食物,都能有效降低結石發生率。如果出現血尿或腰腹劇痛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以免結石越拖越嚴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https://static.nextapple.tw/web/layout/img/clicktonext.png)
「魔王級」諾羅! 醫師驚呼可怕:嘔吐一次藏幾千萬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