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南投分署表示,草鴞是一種夜行性的貓頭鷹,偏好活動於開闊草生地及農業區域,以鼠類等小型哺乳類為食,對於控制環境中鼠類數量、減少農業損害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由於棲息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草鴞的生存空間不斷因為土地開發等因素而喪失。
熱門新聞:台中男修大貨車「疑忘做1事」 下秒慘遭後輪輾壓亡!
此外,田間不當用藥間接導致草鴞誤食中毒野鼠致死,防鳥網的非刻意獵捕行為,無形中也增加了草鴞受傷或死亡的機會;又因草鴞繁殖選擇於地面築巢,容易遭遇遊蕩犬隻的攻擊侵擾,因而面臨嚴酷的生存危機。由於數量稀少和整體族群現況不明,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被公告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草鴞目前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但在50至70年前,草鴞在台中、南投、彰化、雲林等中部地區淺山丘陵和農田環境的紀錄並不算罕見,唯根據林務局2018年的調查,這些地區已幾乎未記錄到草鴞出沒,推測中部地區淺山在人口發展的壓力下,適合草鴞的棲地減少,造成其族群銳減。
直到近年於麥寮濁水溪出海口及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二水生態保育站附近,陸續有目擊草鴞活動的紀錄,為中部地區再現草鴞開啟了一線曙光。
南投分署啟動調查計畫,委託研究團隊使用能夠長時間持續不間斷進行紀錄工作的自動錄音機以被動收集環境音源的方式,分析草鴞鳴叫聲有無來確認其出現情形,初步結果於濁水溪下游至出海口監測到6處草鴞頻繁活動的熱區,其中在濁水溪出海口甚至全年各月份均有草鴞活動紀錄。
南投分署李政賢分署長表示,本次調查確認草鴞睽違數十年後再次出現在濁水溪流域內活動,是一件鼓舞人心的消息,也是我們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契機,但環境的變遷、農藥使用、棲息地破壞及遊蕩犬侵擾等問題仍然對草鴞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南投分署將持續維護或營造友善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期許邁向人類與草鴞等野生動物能共生共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