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玉生態農場昨、今日舉辦第三屆「梓感農村文化節」,昨晚舉辦首場《種土》露天放映會,主辦人是從農12年的留英社會學博士李法憲。李說,顏蘭權導演把農業最真實的一面,不假粉飾,讓每一個觀眾都能夠真實的感受。片中有多場下雨畫面,他每次看到下雨,心裡面就很沉重,對每一個農民來講,看到下雨,其實都是又開心又緊張,心情其實很糾結。「你看阿仁撐著雨傘在那邊作事,我眼淚是一直在眼睛裡面打轉,因為我能夠感同身受那一種煎熬,阿仁、安和哥,我們三個,同樣都是農民,曾經是農民!」

熱門新聞:實踐人犬分流!明和公園寵物友善專區  南市府打造動物友善城市

安和哥是阿仁投身農業的重要夥伴。無米樂影像工作室提供
安和哥是阿仁投身農業的重要夥伴。無米樂影像工作室提供

李說,他們最期待觀眾看到的,不是自己到底有多沉重,而是消費者能不能看到農民所投入的心力?前一段時間山陀兒颱風來襲,大家很慘,他從事農業以來沒有看過搶菜這麼厲害!但是他一點都不開心,因為大家是因為恐慌而搶菜,不是因為想要支持農業而去買菜。

李希望大家能夠重新透過這部電影去思考,為什麼要支持農業?自己跟農業的連結跟關係到底在哪裡?這真的非常的現實的一個問題,盼望大家這一部電影看完之後,真正要的是行動,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跟農業連結在一起。去感受一下農民在這個過程當中,為了大家餐桌上食材的安全所投入的那一個心力,然後因為天災造成的減產,農民又要如何去承擔?是不是只能夠農民自己去承擔這個問題?

「梓感農村文化節」26日晚舉辦首場《種土》露天放映會。凃建豐攝
「梓感農村文化節」26日晚舉辦首場《種土》露天放映會。凃建豐攝

李強調,今天各位在這座生態農場,完全沒有農藥,沒有用化肥,在這裡享受到的一切,其實是在這裡活動的每一個人受益,你們享受到好的空氣、享受到好的環境、放鬆的一個氣氛,可是大家能不能去感同身受,農民所承擔的這個背後所要做的這些事情。

蕭昭仁說,他最後階段沒跟安和哥聯繫,是因為安和哥自己也很多煩惱,自己想結束,又不敢跟安和哥多講。「什麼東西是壓垮阿仁的最後一個稻草?」其實很多人看了以為是垃圾,他覺得不是,所有在座的人一定都很愛台灣,愛台灣很累,還是很歡喜,電影中安和哥棗園的網子被老鼠咬壞,安和嫂就去補起來,我們這個社會、生態環境也是有被破壞,就有人會去補起來,他對這鏡頭很感動,真好。

阿仁說,他開始載樹葉作堆肥時,開一台小發財車,經常拋錨,有次拋錨遇到一位阿伯,拜託阿伯可不可以幫忙把車拉出來,阿伯就回去開車,幫忙拖出來,然後出來跟他說「年輕ㄟ歹路不通走!」

「梓感農村文化節」26日晚舉辦首場《種土》露天放映會。凃建豐攝
「梓感農村文化節」26日晚舉辦首場《種土》露天放映會。凃建豐攝

他半夜十二點去巡高雄市區,寄桶子在一家24小時營業的水果攤,拜託鳳梨皮、柳丁皮都讓他帶走,老闆就交代店員說,「這個年輕人來都給他」那位刺龍刺鳳還包手的老闆還說「大家都是艱苦人,互相幫忙是應該的」,這就是我們高雄人美麗的地方。

阿仁說,「到底是什麼打敗我?其實是錢燒完了!」電影一開始就燒火,還有人在唱歌,火代表一種希望,安和哥家裡那個灶也一直有火,可以用燒水泡茶、煮肉粽。他和巴大哥就是過得太爽,想要吃點苦,台灣有很多人,不管你是用什麼方式愛台灣,那都很漂亮,所以今天來就是跟法憲哥說,在這裡「抓交替」(輪替),以後拜託你了。

協助活動的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說,家樂福非常支持有機農民,但是常常遇到消費者說,外面比這個更便宜,你們為什麼這麼貴?希望透過顏蘭權導演的影片,讓大家知道有機農業不用藥,必須對抗非常多的天氣的問題,「如果今天鳳梨種下去,18個月之後才能領薪水,還是市場決定要付給你多少錢,在場有誰願意去做這樣的工作?」

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呼籲,消費者要支持有機農夫。凃建豐攝
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呼籲,消費者要支持有機農夫。凃建豐攝

「電影裡面阿仁問大家,他應不應該繼續作下去?有人說,要繼續,因為自己沒辦法做,總要有人做。今天有農夫種,我們要不要支持自己的農夫?吃下去食物的是我們,食物好不好影響我們身體健康,手機越來越貴,你有沒有要求它降價過,沒有,但卻希望食物越來越便宜?當農夫真是最大的賭博!」

蘇說,家樂福這幾年在推動動物福利也是一樣原因,如果動物不過得好,用抗生素,用很多環境用藥,對消費者都不會好,可是如果大家不支持農夫,等到都沒有人要務農,我們不會有好的食物,只會剩下很多的加工品。對通路來講,其實也非常辛苦,要面對市場上低價競爭,仍必須要走出一條路,很希望大家知道,決定價錢是貴或便宜,先問東西哪裡來?它怎麼種的?看完電影之後應該行動,當台灣人守護自己的土地跟農產品,才會把我們自己身體,還有經濟照顧更好。

第三屆「梓感農村文化節」在梓玉農場舉辦,多家友善農業攤位參展。凃建豐攝
第三屆「梓感農村文化節」在梓玉農場舉辦,多家友善農業攤位參展。凃建豐攝

楊安和呼籲大家一起支持、希望集合臺灣各路的精英來完成農業這事業,大家是一個團隊,因為他自己有找到生命出口,也希望每個人身心靈都要過得好。

有觀眾問阿仁那麼愛研究農業機械,為何不用科技,向政府申請經費來處理面臨的問題?阿仁答說,因為那時候還年輕,「血是滾的」,年輕打拚時,老闆就說,「我們做事不要跟政府申請經費,要自己車拚,有一種年輕反抗的心情!」但是,最後那五百天,他覺得說,農業是大家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也是里長、議員、市長的事情,他覺得還是應該要跟政府與團體要一起做。

阿仁說,他在33歲看到無米樂,「整個血滾起來了」,認定這就是他要做的事,而且要做出一個特殊方式,他看到的是能源,能量要怎麼移動。租13甲地的時候,他跟老婆說「這次穩賺的,賺到翻過去!」他套用侯孝賢導演每次要拍新電影的時候,都這樣跟他老婆說。

李法憲強調,農業是全民的農業。凃建豐攝
李法憲強調,農業是全民的農業。凃建豐攝

阿仁統計這一千多天,收集剩菜葉堆起來可能比101大樓比較大支,但剩菜真的很難處理,因為水分很高,自從他沒做以後,市場菜葉大部分都載去屏東堆肥,所以他跟俊憲市議員說,其實這工作要五年、十年來研究處理,但作成了,我們高雄是做台灣第一。

李法憲回應,農業問題如果用技術就可以解決,農業就沒有問題,農業的問題不是用技術就可以解決,有太多的問題是無法用技術去考慮,他不是讀農業的,所以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現在努力的就是讓大家重新去認識農業的價值,這部紀錄片也是讓大家重新去認識農業真實價值,然後用最真誠的心去面對這些農業的問題。

李說,身為消費者應思考到底要負擔什麼責任,不要讓農民自己去承擔動輒滯銷、天氣變化、產銷失衡等問題,這些東西都應該是社會共同面對,這樣的話農民才有靠山,勇敢的去為大家去維持好的環境,「農業不是農民的農業,是全民的農業」,每一個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回去想一想自己可以怎麼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竹小客車擦撞軍方人員再「騎上」山坡 車內外2人受困警消急救援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