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超過1800名血友病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許多人誤以為血友病患者應該避免運動。醫師強調,隨著醫療進步,血友病患者在接受預防性治療後,凝血因子濃度能達接近正常人,許多高強度運動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邱世欣醫師指出,血友病是由於缺乏凝血因子導致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分為A型和B型血友病。最新資料顯示,台灣約有1,860名血友病患者,其中A型患者佔大多數。凝血因子濃度低於1%的重度患者,往往會因關節出血而行動受限,若不妥善治療,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不可逆的損傷。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蔣萬安放任遠雄「天價抽成」大巨蛋演唱會 周董阿妹歌迷被割韭菜!恐僅5組歌手撐得住
過去,血友病治療的重點是降低死亡風險,通常採取「需求性治療」,患者出血時才補充凝血因子。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的「預防性治療」能幫助患者維持較高的凝血因子濃度,避免自發性出血,減少關節損傷的風險,讓患者的生活不再受限。
運動也是血友病患者照護的重要一環。醫師建議,適度的運動能增加骨密度,減少出血風險,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好處。對於凝血因子濃度超過40%的患者,大多數運動都可以安全進行,僅需避免像跆拳道、拳擊等高碰撞運動。
高度持續性第八凝血因子的問世,讓重度血友病患者不再受到運動限制。瑞陽現在每週只需打一針,凝血因子濃度維持在40%以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自由活動。這一創新治療方法,不僅降低了出血風險,還為患者提供更長的關節保護,真正讓他們實現「想動就動」的生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新光三越再展店!全台第二小間6月開幕 新北、桃園也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