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在臉書上指出,日前在嘉義聽見有人抱怨:「你們台南的東西哪有好吃,難吃死了!」讓他楞了一下探詢:「敢問您是去吃了什麼?」結果對方一臉不屑地直呼:「棺材板啊!」魚夫坦言,每個人對於好不好吃的口味很主觀、不予置評,而他也藉此進一步介紹棺材板的由來。

事實上,棺材板起源於台南,起初僅靠口耳相傳,隨後經過一段時間才正式掛牌,即便早期並沒網路介紹、名字聽起來也「毛毛的」,但棺材板名氣卻不脛而走,儼然成為台南美食代表作,至於創作者則為一名台南人許六一。

魚夫解釋,許六一想到當年會做西餐的軍中袍澤,加上他又有一位在成大的教授朋友要求想嚐嚐不同口味的點心,因此他便以西式䣷盒做法,加入雞肝、墨魚製成「雞肝板」以饗來客,而該名教授是教考古的、很是欣賞這一味創作,又觀其形是將烤過的吐司中央挖空、再填入內餡,實在很像付他所挖到的石棺,於是呼之為「棺材板」。

1959年,許六一的「赤嵌點心店」招牌正式出現棺材板,不過如今再去這家店已今昔大不同,原本的做法根據1995年民生報記載:「炸麵包挖空,中央放入炒香的麵粉與洋蔥,加入高湯及奶水、雞肉、墨魚、碗豆、紅蘿蔔等即成內餡」,但現在已簡化許多,不僅增加了咖哩口味、其次也保留了Lunch,成為店裡兩大招牌菜。

台南特色小吃棺材板。翻攝維基百科
台南特色小吃棺材板。翻攝維基百科

事後,有網友將故事分享至《PTT》板上,他認為在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只要說起台南名產,棺材板確實會是頭幾個想到的,其中日本也曾出現過這道台南美食,就連當地老闆都學著自製、賣相看起來更好,殊不知這道餐點如今在台南以外的地方幾乎已看不到,且即便有著高人氣、卻很少在地人會推薦,尤其現今再次提及台南小吃,根本沒幾個人會點名棺材板,這讓他不禁好奇:「是最過譽的名產嗎?」

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感嘆:「裡面放一堆三色豆,沒人想吃」、「台南傳統的棺材板難吃的要死」、「也不到難吃,但就超不值那個價」、「其實真正傳統的是要炒勾芡內臟,那種才好吃」、「玉米濃湯加炸吐司」、「台式吐司盒子」、「被偷工減料到剩三色豆玉米湯,當然雷」、「很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可以買到6、70塊」、「台南的過譽,請吃花蓮的」、「湯普遍都不好喝啊」、「我台南人根本沒吃過也不會去吃」、「說實話台南一堆美食,誰會想吃棺材板」、「沒吃過,但這看起來不就像吐司裡放玉米濃湯,會難吃嗎?」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千萬別因1事結婚!」KIMIKO母訓示超前衛 千人點頭讚:真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