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粉專分析7月颱,根據過去65年來氣候資料統計顯示,7月份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共有258個颱風生成,發生頻率佔全年統計總數的15.13%,且生成個數與前一個月相比也快速增加了超過140個,顯見生成數量有在持續增加之趨勢。


【推薦新聞】舌頭有齒痕 一查竟罹肺癌!醫揭「3舌1耳」肺恐出問題了


若再從颱風運動路徑圖來看,7月颱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機會也開始增多,其中根據統計過去110年來氣象資料顯示,7月份侵台颱風個數已增加至97個、佔全年統計總數的0.87%,比6月份強了將近3倍,而這可能與當時環境駛流場(太平洋高壓軸線西伸或東退程度)配置及當時颱風強度大小有關。


【推薦新聞】李李仁奪男配角開視訊 陶晶瑩竟「當眾噴髒話」!急解釋原因


林得恩解釋,台灣的颱風季泛指每年7至9月,無論是生成個數或侵襲影響個數都佔全年大宗,即便今年迄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只有兩個颱風形成、甚至對台均無直接影響,但自7月中下旬後,海溫升降程度、垂直風切大小、海水熱焓量多寡等條件,都將調整為越來越適合颱風生成發展之環境。

林得恩指出,「7月颱」在過去65年來生成數快速增加。翻攝《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林得恩指出,「7月颱」在過去65年來生成數快速增加。翻攝《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此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隨著冷心低壓靠近,今明兩天午後雷陣雨將明顯增加,由於台灣高空溫度變冷、但地面仍熱,大氣環境會更加不穩定、垂直對流會更加劇烈,屆時午後容易出現大雷雨並延長至夜晚。


【推薦新聞】舌頭有齒痕 一查竟罹肺癌!醫揭「3舌1耳」肺恐出問題了


氣象粉專進一步說明,高空冷心低壓活動的高度很高,這與颱風的胚胎低氣壓由下而上發展之性質不同,因此在衛星雲圖上很難看出來,必須透過水氣雲圖才能觀察到,「冷心低壓在夏季很常見,如果發展的好、冷心低壓向下發展轉暖,甚至有機會成為颱風,不過很少見就是了。」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朱亞虎具保停押 柯文哲慘了?律師提往例「被告都判有罪」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