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開放博物館的64檔展覽當中,共有11檔科普展覽,包括觀望宇宙天文,下窮深海魚類生態,以及台灣在地的豐富民俗、原住民族等主題,另外數位文化中心因應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 「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會同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邀請各地博物館、美術館與典藏機構,推出包含藝術文化、考古、人類學、民族學、歷史、軍事、自然科學等53檔別開生面的多元主題特展。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藉由開放博物館的機制持續開放典藏資源,匯集科學與人文的研究新知。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指出,中研院的開放博物館希望能為典藏機構提供一個庫存藏品、知識轉譯與資源共享的線上場域。

推薦新聞:Mobile01為何沒落?用戶點出「致命關鍵」:完全模糊焦點

11檔科普展覽是由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策劃「白晝的星星:天文所30周年大事紀」,以及天文所陳科榮助研究員策劃「解析恆星的衰亡與重生」,加上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志銘、端木茂甯副研究員策畫「那些年我們在路邊看過的鳥巢」、林千翔助研究員策劃「以古鑑今:由深海化石一探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魚類多樣性」,更有數位文化中心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維運的「臺灣生命大百科」網站,推出「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線上展。

中研院開放博物館推出尋找彩蛋活動。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提供
中研院開放博物館推出尋找彩蛋活動。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提供

另外適逢宗教活動盛事西港香滿240年,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謝國興就以新著《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發想與轉化推出「硬箍起來」線上展,台史所也以「百年發聲×三十而立-中研院臺史所設所30年紀念特展」細數臺灣史研究從「鮮學」躍為「顯學」的歷程與重要人事物。

推薦新聞:謝忻憶高中入學掀暴動!全校「2000男:22女」 每天一排男生列隊歡迎她

不僅如此,民族學研究所博士賴思妤策劃「擁有不老仙方的西王母」,以及長期致力於與原住民社群共同合作文物返鄉展示的民族所博物館,推出3檔由實體展轉譯而成的數位共作展「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聽 mama Unak 說《心繫 Fata'an》」、「Tengilen ko sowal ni mama Unak to《心繫Fata'an》」。

至於53檔主題特展則由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策劃「臺灣史前動物特展」,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好戲在臺:布袋戲彩樓數位多媒體展」,加上國家人權博物館策展「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回顧1960年代台灣電影外的故事」主題特展等。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下午12縣市大雨特報來襲 本週午後陣雨下到「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