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因其對健康的影響日益凸顯。為了創造更清新健康的生活環境,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環境部攜手執行長達8年的科技綱要計畫,以本土數據為基礎,建立了反映台灣健康狀況的空氣品質指標,並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

根據環境部公告的修正草案,我國將加嚴空氣品質標準,其中包括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從15μg/m3下修至12μg/m3,則減量成本的最大效益可與PM2.5可歸因心肺代謝疾病的疾病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達到權衡。同時下修O3、NO2、SO2及CO標準。這一修正是基於台灣本土的實證研究數據,以期將台灣的空氣品質標準朝向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的最終建議目標邁進。

 

 

環境部根據上述的台灣本土實證研究數據,於今年推動空氣品質標準的修正,將PM2.5年平均標準值由現行的15μg/m3加嚴為12μg/m3,從世界衛生組織2021發布的《全球空氣品質指南》第3期目標,邁向第4期目標,並同步下修O3、NO2、SO2及CO標準。這是科學研究的實證成果,提供作為政策修正與擬定參考的重要合作,也是依據我國實際環境情形擬訂務實可行的政策標準。

國衛院表示,儘管這次加嚴PM2.5的程度並沒有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最終的建議值(5μg/m3),但產業界需要花費更高的防制成本來提升空氣品質,這將有助於我們呼吸到更乾淨的空氣,也是我國的空氣品質標準朝向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最終建議目標邁進的重要決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一週都是熱爆「紅番薯」 專家警示:高溫炎熱還沒到盡頭!